毒理學基礎

2294-001C/9789576669835

ISBN
9576669839 / 9789576669835
作者/出版社
*周宗燦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3/1

定價NT$ 350
NT$ 315
數量

簡介:
毒理學是現代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不同毒物各自所具的毒理作用,已成為生命科學打開生命奧秘的工具和鑰匙。本書不只函蓋豐富的毒理學基本概念和理論,更將近年來最新的研究進展與各國際組織的共識觀點納入書中,是極佳的教科用書。

目次:
編 者 1999年12月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毒理學的定義和目的(1)
第二節 毒理學的歷史和範疇(2)
第三節 毒理學的研究方法(4)
第四節 毒理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5)

第二章 毒理學的基本概念(8)
第一節 毒理學的主要概念(8)
一、毒性(8)
二、危險度(8)
三、危害性和安全性(8)
第二節 劑量和暴露特征(8)
第三節 毒作用譜(10)
一、損害作用與非損害作用(10)
二、毒效應譜(11)
三、毒性作用分類(11)
四、靶器官(12)
五、生物學標志(13)
第四節 劑量-反應關係和有關參數(13)
一、劑量-反應關係(13)
二、毒性參數和安全限值(15)
三、劑量-反應比較(19)
第五節 外源化學物的聯合毒作用(20)
一、聯合毒作用的類型(20)
二、聯合毒作用的理論模型(21)
三、低劑量暴露的聯合毒作用(22)
第三章 外源化學物的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24)
第一節 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24)
一、外源化學物的體內動態(24)
二、生物膜和生物轉運(25)
第二節 吸收(25)
一、經消化道吸收(25)
二、經呼吸道吸收(26)
三、經皮膚吸收(26)
四、注射(27)
五、吸收途徑的毒理意義(27)
第三節 分布(27)
一、血流量和速度(27)
二、毛細血管的構造和血—器官屏障(27)
三、血漿蛋白結合(28)
四、貯存(28)
第四節 外源化學物的生物轉化(29)
一、一相反應和二相反應(29)
二、終毒物和代謝活化(31)
三、代謝解毒(36)
四、重要代謝的特征:舉例(P-450和谷胱甘◆-S-轉移)(38)
五、影響生物轉化的因素(40)
第五節 排泄(43)
一、腎臟排泄(43)
二、肝膽排泄(44)
三、肺排泄(44)
四、乳汁排泄(44)
五、其他排泄途徑(45)
第四章 毒理學實驗基礎(46)
第一節 毒理學實驗的原則和局限性(46)
第二節 毒理學毒性評價試驗的基本目的(48)
第三節 實驗動物的選擇和處理(48)
一、實驗動物物種的選擇(49)
二、實驗動物品系的選擇(50)
三、對實驗動物微生物控制的選擇(51)
四、個體選擇(51)
第四節 毒理學試驗設計要點(52)
一、體內毒理學試驗設計(52)
二、體外毒理學試驗設計(54)
第五節 實驗動物的染毒和處置(54)
一、動物實驗前的準備(55)
二、受試物和樣品的準備(55)
三、染毒途徑(56)
四、實驗動物處死及生物標本采集(57)
第六節 毒理學實驗結果處理和分析(58)
一、毒理學試驗的統計學(58)
二、統計學意義和生物學意義(63)
第五章 基礎毒性(65)
第一節 急性毒性試驗(65)
一、急性毒性和急性毒性試驗的目的(65)
二、經典急性致死性毒性試驗(66)
1.實驗動物選擇和處置。2.實驗設計。3.觀察。4.LD50計算。
5.經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試驗的局限性。
三、急性毒性分級(70)
四、急性毒性試驗的其他方法(70)
1.近似致死劑量的研究。2.固定劑量法。3.急性毒性分級法。4.上、下移動法。5.金字塔法。
6.限量試驗。7.急性系統毒性試驗。8.非嚙齒類急性毒性試驗
第二節 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試驗(74)
一、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試驗的概念和目的(75)
二、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試驗方法(75)
1.實驗動物選擇和染毒時間。2.染毒途徑。3.試驗分組和劑量設計。4.觀察指標。
5.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
第三節 蓄積毒性(82)
一、化學物質的蓄積作用(82)
二、蓄積作用的研究方法(82)
第四節 局部毒作用(83)
一、皮膚的結構和皮膚毒性(83)
二、皮膚原發性刺激試驗(84)
三、皮膚致敏試驗(85)
四、光過敏反應(86)
五、光刺激反應(86)
六、眼刺激試驗(86)
七、其他粘膜刺激試驗(87)
八、替代(體外)試驗(87)
第六章 遺傳毒理學(88)
第一節 基本概念(88)
第二節 遺傳損傷的類型(88)
一、基因突變(88)
二、染色體畸變(90)
三、基因組突變(91)
第三節 致突變作用機制(92)
一、DNA損傷與突變(92)
二、非整倍體及整倍體的誘發(93)
三、DNA損傷修復與突變(94)
第四節 突變的不良后果(96)
一、體細胞突變的不良后果(96)
二、生殖細胞突變的不良后果(97)
第五節 遺傳毒理學試驗(97)
一、遺傳毒理學試驗的分類(97)
二、常用的遺傳毒理學試驗(98)
1.細菌回復突變試驗。2.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突變試驗。3.染色體畸變試驗。4.微核試驗。5.
顯性致死試驗。6.程序外DNA合成試驗。7.姐妹染色單體交換試驗。8.轉基因動物致突變試
驗。9.遺傳毒理學試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六節 遺傳毒理學試驗在預測致癌性及遺傳危害性中的價值(104)
第七節 遺傳毒理學試驗的組合應用(107)
第七章 化學致癌作用(110)
第一節 人癌細胞的基因型特征(110)
一、癌基因(111)
二、腫瘤抑制基因(112)
三、DNA保真性相關基因(113)
第二節 化學致癌機理(114)
一、引發階段(115)
二、促長階段(116)
三、進展階段(116)
第三節 化學致癌物的分類(117)
一、IARC分類(117)
二、根據致癌機理分類(118)
第四節 哺乳動物致癌試驗(120)
一、試驗動物(120)
二、劑量選擇和動物數量(121)
三、染毒途徑(121)
四、試驗期限(122)
五、觀察和結果分析(122)
第五節 與研究致癌作用有關的其他試驗(123)
一、用于致癌物篩選的短期試驗(123)
二、哺乳動物短期致癌試驗(123)
三、轉基因小鼠在致癌作用的研究(124)
第六節 ICH致癌試驗基本原則(124)
附:IARC對人致癌危險性總評價(1組和2a組)(126)
第八章 生殖毒性和發育毒性(128)
第一節 生殖毒性與發育毒性(129)
一、生殖毒性(129)
二、發育毒性(129)
三、生殖與發育毒性的特點及靶器官:(129)
第二節 生殖與發育毒性試驗的目的和實驗設計的要點(130)
一、動物選擇(131)
二、接觸選擇(131)
第三節 三段生殖毒性試驗(132)
一、生育力和早期胚胎發育毒性試驗(132)
二、胚體-胎體毒性試驗(致畸試驗)(133)
三、出生前和出生后發育毒性試驗(圍生期毒性試驗)(138)
第四節 一代和多代生殖試驗(139)
一、一代生殖毒性試驗(139)
二、兩代(多代)生殖毒性試驗(140)
第五節 發育毒物預篩試驗(141)
一、體內預篩試驗(141)
二、體外預篩試驗(142)
第九章 神經和神經行為毒理學(144)
第一節 神經毒理學及其研究內容(144)
第二節 神經毒性的損傷類型及機理(144)
一、血-腦及血-神經屏障與神經毒性損傷(144)
二、神經元損傷(145)
三、軸病(145)
四、周圍神經病(146)
五、髓鞘病(146)
六、神經傳遞與神經毒性(147)
第三節 遲發性神經毒性(148)
第四節 神經毒性的研究方法(150)
一、人體的研究(150)
二、動物模型研究(150)
第五節 神經行為毒理學及研究方法(150)
一、神經行為毒理學(150)
二、神經行為毒理學的研究方法(151)
第十章 免疫毒理學(153)
第一節 免疫毒理學的定義和研究內容(153)
第二節 外源化學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153)
一、免疫抑制(153)
二、超敏反應(154)
三、自身免疫(156)
第三節 外源化學物對免疫系統作用特點(157)
第四節 外源化學物免疫抑制機制(157)
一、直接作用(158)
二、間接作用(158)
第五節 免疫毒理學試驗方法(159)
一、免疫毒性檢測方案(159)
二、免疫抑制的檢測方法(161)
三、超敏反應的檢測方法(163)
第六節 免疫毒理學研究中應考慮的問題(163)
一、體內試驗(163)
二、體外試驗(164)
第十一章 毒物動力學(165)
第一節 經典毒物動力學(165)
一、時量曲線(165)
二、速率過程(165)
三、房室模型(166)
四、常用毒物動力學參數(169)
第二節 實例:糖精毒物動力學研究(169)
第三節 毒物動力學試驗設計(174)
一、美國NIEHS/NTP提出的最低要求(174)
二、分布(175)
三、代謝(175)
第四節 生理毒物動力學模型(175)
第十二章 管理毒理學(178)
第一節 管理毒理學的基本概念(178)
第二節 外源化學物的安全性評價(180)
一、外源化學物安全性評價的基本內容和程序安排(180)
二、優良實驗室規範(183)
第三節 外源化學物的危險度評價(184)
一、基本概念(184)
二、外源化學物危險度評價的步驟(185)
三、危險度管理(191)
主要參考書(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