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用生化學(Essential Biochemistry for Medicine)

204-055C/9789863681069

ISBN
9789863681069
作者/出版社
*李宣萱.李慧珊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16/1
/

定價NT$ 450
NT$ 405
數量

重量:0.9kg  頁數:320    裝訂:精裝  開數:26.7 x 19.3 cm  印刷:單色

圖:105
表:55

 簡介:
    醫學生物化學是一門十分錯綜複雜的學科,是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必備知識。本書除了針對基本的醫學分子及生化知識有全面性的介紹,也囊括生化學、生理學和醫學等三門學科知識,並增入許多醫學實例。在編排上所特別設計的「專題討論」是提供重要主題的實際資料及補充。本書內容深入淺出且簡明扼要,搭配許多收錄完整的圖片,不僅可作為課堂和研討會的補充教材,亦可供醫學及生醫、生科相關領域的學生快速汲取知識。

序言

對於非本科生而言,生物化學十分錯綜複雜,卻為構成生科領域基礎知識(包含醫學)的一門重要必修學科。身為大學講師,我在課堂中是以訓練生化學家的方式進行教學;該學科的教授對象包括「我自己的」學生以及相關學程和基礎醫學課堂中的學生。為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區別不同生物學科間的差異性固然很容易;但事實上,這些學科間的共同性遠高於差異性。我在生化領域已累積多年經驗,相當樂見該學科具有這種特性-且理應如此,但不應將此特性歸類為既定事實,而是藉此協助瞭解、澄清並建立符合邏輯的基本觀念。編寫本書的原意是希望提供更多的完整圖片,而非「臨床生化」或「醫學」學科的內文。本書並非一本參考用書,而是一本指南手冊,並期盼本書能精確地反映生物化學的所屬類型、箇中奧妙及累積價值,使醫學及生醫相關領域的本科生能同樣受惠。
《基礎醫用生化學》除了囊括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等三門學科外,更富含許多醫學實例,也包含許多實際資料,並針對部分偏好的醫學主題進行「專題討論」;對課堂和研討會而言,應為有所助益的補充教材。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並附有完整索引,以協助讀者快速瀏覽,是相當推薦值得一讀的生化用書。

Mitch Fry

目錄

序言 / ix

1      營養需求(Nutrition requirements)…1
1.1   醣類和糖 / 1
1.2   肝醣 / 2
1.3   升糖指數 / 3
1.4   脂質 / 3
1.5   蛋白質和胺基酸 / 6     
1.6   生物價值 / 7
1.7   其他能量來源 / 7
1.8   維生素 / 8
1.9   礦物質 / 11

2      代謝與能量(Metabolism and Energy)…13
2.1   代謝策略 / 13
2.2   醣類代謝(異化分解) / 15
2.3   糖解作用 / 15
2.4   三羧酸循環(TCA循環—Kerbs循環—檸檬酸循環) / 17
2.5   氧化磷酸化 / 17
2.6   褐色脂肪組織和產熱 / 17
2.7   肝醣分解 / 18
2.8   醣類代謝(同化合成) / 20
2.9   糖新生作用 / 20
2.10 肝醣生成 / 20
2.11 脂肪酸代謝 / 22
2.12 胺基酸代謝 / 23
2.13 血糖動態平衡 / 24
2.14 葡萄糖激酶和六碳糖激酶 / 27
2.15 葡萄糖運送子 / 27
2.16 糖尿病 / 28
2.17 第1型糖尿病 / 29
2.18 第2型糖尿病 / 30
2.19 胰島素/升糖素對代謝的影響 / 32
2.20 高血糖及其相關病理 / 33
2.21 糖化作用 / 33
2.22 多醇途徑 / 35

3      調節體重(Regulating body weight)…37
3.1   肥胖 / 37
3.2   體重調節 / 37
3.3   控制食量 / 38
3.4   前胃因素 / 38
3.5   腸胃道和後吸收的因素 / 39
3.6   腸道神經系統 / 39       
3.7   中樞神經系統 / 40
3.8   長期控制 / 41
3.9   CNS因素 / 41
3.10 生活方式的改變 / 42
3.11 節食的基礎 / 44
3.12 醫療及手術治療 / 45

4      消化與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47
4.1   胃腸道 / 47
4.2   胃酸生產 / 48
4.3   質子泵抑制劑 / 50
4.4   幽門螺旋桿菌 / 51
4.5   小腸 / 52
4.6   胃腸道障壁 / 52
4.7   潘氏細胞 / 53
4.8   腸道內分泌系統 / 54
4.9   胰腺 / 55
4.10 在小腸吸收:一般原則 / 55
4.11 穿過胃腸障壁 / 57
4.12 水份和電解質的吸收與分泌 / 58
4.13 腹瀉的病理生理學 / 59       
4.14 補液療法 / 60
4.15 糖和胺基酸的吸收 / 60
4.16 胺基酸和肽的吸收 / 62
4.17 脂肪的吸收 / 63
4.18 礦物質和金屬的吸收 / 63
4.19 吸收不良症候群 / 65
4.20 脂肪便 / 70
4.21 乳糖不耐症 / 70
4.22 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 / 70
4.23 乳糜瀉 / 71
4.24 克羅恩病 / 71
4.25 大腸 / 71

5      脂質與脂蛋白的合成、攜帶和運送
(Synthesis, mobilization and transport of lipids and lipoproteins)…75
5.1   脂肪酸合成 / 75
5.2   脂肪酸合成酶的長期控制 / 77
5.3   三酸甘油脂 / 77
5.4   脂質儲存的流通運用 / 78
5.5   脂類的運輸 / 78
5.6   脂類的腸道吸收 / 78
5.7   乳糜微粒 / 79
5.8   脫輔基脂蛋白 / 79       
5.9   從肝臟輸出脂肪 / 82
5.10 HDL在脂質代謝中的角色 / 82
5.11 脫輔基脂蛋白種類 / 84
5.12 LDL受器 / 84
5.13 脂蛋白代謝缺陷 / 85
5.14 阿茲海默症 / 85
5.15 藥物干預 / 85

6      肝臟(The liver)…91
6.1   概論 / 91
6.2   儲積症 / 91
6.3   肝醣儲積症 / 92
6.4   一般的肝臟代謝作用 / 92
6.5   膽汁的製造與排泄 / 93
6.6   膽汁分泌的模式和調控 / 96
6.7   膽汁分泌的臨床意義 / 97
6.8   膽固醇的作用機制 / 97
6.9   膽固醇合成的調控 / 97
6.10 調控類固醇的合成 / 98
6.11 藥物的代謝作用 / 99   
6.12 血紅素(血紅蛋白)的降解作用 / 102
6.13 膽紅素 / 102
6.14 黃疸 / 104
6.15 蛋白質的代謝作用-白蛋白 / 104
6.16 蛋白質的代謝-氮的代謝和尿素循環 / 105
6.17 尿素循環 / 109
6.18 尿素循環的調節 / 109
6.19 尿素循環的缺陷 / 111
6.20 氨的相關神經毒性 / 111

7      酒精代謝與肝硬化(Alcohol metabolism and cirrhosis)…113
7.1   酒精脫氫酶系統 / 113
7.2   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系統 / 115
7.3   過氧化體觸酶系統 / 115
7.4   攝取酒精的影響 / 115 
7.5   攝取酒精對短期代謝影響 / 116
7.6   長期攝取酒精對長期代謝的影響 / 116
7.7   肝硬化 / 118
7.8   肝硬化的併發症 / 118

8      蛋白質結構(Protein structures)…121
8.1   蛋白質的初級結構 / 121
8.2   胜肽鍵 / 121
8.3   蛋白質的交互作用 / 121
8.4   蛋白質結構的層級 / 123
8.5   蛋白質結構的類型 / 123
8.6   α螺旋 / 124
8.7   β平面 / 124
8.8   蛋白質的摺疊 / 124
8.9   碳水化合物及脂質與蛋白質的連結 / 125 
8.10 自然狀態的瓦解 / 126
8.11 摺疊錯誤的蛋白質及神經生長疾病 / 126
8.12 蛋白質的研究 / 126
8.13 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缺失 / 127
8.14 醣脂的分解 / 128
8.15 蛋白質受器的缺陷 / 129
8.16 轉化及癌症 / 129

9      酵素與診斷(Enzymes and diagnosis)…131
9.1   酵素命名法 / 131
9.2   催化機制 / 132
9.3   降低活化能 / 132
9.4   酵素的反應、速率和平衡 / 133
9.5   米氏動力學 / 134
9.6   Lineweaver-Burk 雙倒數圖形 / 134
9.7   同功酶 / 135
9.8   酵素的抑制劑 / 136     
9.9   酵素活性的調控 / 137
9.10 異位酶 / 138
9.11 酵素的共價修飾 / 138
9.12 調控蛋白 / 139
9.13 酵素醫學 / 140
9.14 生物標記和酵素的診斷 / 142
9.15 酵素的病理診斷 / 143
9.16 肝功能檢測 / 144

10    腎臟(The kidney)…147
10.1 腎元結構 / 147
10.2 腎功能 / 147
10.3 利尿劑 / 150 
10.4 抗利尿激素 / 151
10.5 水通道蛋白 / 151

11    凝血作用(Haemostasis)…153
11.1 血管損傷 / 153
11.2 血液凝結 / 154
11.3 凝血連鎖反應 / 154
11.4 組織因子(TF)途徑 / 154
11.5 接觸活化途徑 / 155
11.6 共同途徑 / 156
11.7 血栓形成過程的放大作用 / 156 
11.8 輔因子的凝結 / 156
11.9 凝血作用的調節因子 / 157
11.10       血栓的分解 / 158
11.11        凝血相關疾病 / 159
11.11.1     血小板疾病 / 159
11.11.2     凝血疾病 / 159
11.12       凝血藥理學 / 160

12    骨骼的代謝和鈣平衡(Bone metabolism and calcium homeostasis)…167
12.1 骨質密度檢測 / 167
12.2 造骨細胞 / 167
12.3 蝕骨細胞 / 168
12.4 骨骼結構 / 168
12.5 骨骼的組成 / 169
12.6 膠原蛋白 / 169
12.7 骨骼疾病 / 170     
12.8 骨骼疾病的致病因子 / 171
12.9 骨骼疾病的治療 / 172
12.10       鈣平衡 / 172
12.11       [Ca2+]ECF的內分泌調控 / 172
12.12       副甲狀腺素 / 173
12.13       維生素D / 174

13    細胞內訊息傳遞(Intracellular signalling)…175
13.1 激素 / 175
13.2 激素調控的階層動作特性 / 176
13.3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 178
13.4 激素的調控 / 179
13.5 化學訊息的種類 / 181
13.6 細胞內訊息的傳遞 / 182     
13.7 細胞表面和細胞內受體 / 182
13.7.1      細胞表面受體 / 182
13.7.2      細胞內受體 / 185
13.8 次級傳訊者 / 187
13.9 肝醣受體 / 190
13.10       胃泌素受體 / 190

14    發炎作用(Inflammation)…193
14.1 急性發炎反應 / 193
14.2 白血球移行作用 / 194
14.3 慢性發炎 / 196
14.4 發炎反應的調節因子 / 197 
14.5 急性期蛋白質 / 197
14.6 急性和慢性發炎的模式 / 199
14.7 發炎疾病 / 199

15    免疫反應(The immune response)…209
15.1 白血球 / 209
15.2 先天性免疫 / 209
15.2.1      補體系統 / 210
15.2.2      補體缺乏 / 211
15.2.3      自然殺手細胞 / 213
15.3 被動性免疫 / 213
15.4 後天性免疫 / 213
15.4.1      體液免疫反應 / 213
15.4.2      B細胞的同源性 / 214
15.4.3      抗體 / 214
15.4.4      細胞介導性免疫反應 / 216
15.4.5      抗原呈現細胞 / 219
15.4.6      抗原呈現細胞與T細胞的交互作用 / 219 
15.4.7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 / 219
15.4.8      自體免疫 / 221
15.4.9      免疫耐受性 / 222
15.4.10    克服免疫耐受性 / 223
15.4.11    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 / 224

16    粒線體功能障礙(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231
16.1 粒線體DNA / 231
16.2 非孟德爾遺傳 / 231
16.3 粒線體細胞病症 / 232 
16.4 粒線體功能障礙的常見症狀 / 234
16.5 粒線體與老化 / 234
16.6 粒線體肌病的診斷 / 235

17    神經和肌肉系統(Nerve and muscle systems)…237
17.1 神經 / 237
17.2 神經訊號 / 237
17.3 神經系統疾病 / 240
17.4 特定神經疾病 / 241
17.5 肌肉類型 / 246
17.6 神經肌肉交合點 / 247 
17.7 疾病 / 248
17.8 肌小節及黏著焦點 / 249
17.9 肌縮蛋白 / 250
17.10       內因性心肌病 / 251
17.11       肌肉的代謝疾病 / 252

18    細胞骨架(The cytoskeletion)…255
18.1 肌動蛋白絲/ 微絲 / 255
18.2 中間絲 / 255
18.3 微管 / 256
18.4 血影蛋白 / 256     
18.5 阿茲海默症 / 257
18.6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 258
18.7 突觸素 / 258

19    基因與醫學(Genes and medicine)…259
19.1 染色體 / 259
19.2 染色體色帶 / 259
19.3 核型 / 260
19.4 頻譜核型分析法:螢光原位雜合(FISH) / 260
19.5 基因突變 / 262     
19.6 遺傳疾病 / 262
19.7 基因檢測 / 263
19.7.1      基因檢測的利與弊 / 264
19.8 人類基因體計劃 / 264
19.8.1      如何比較人類與其他生物體? / 265
19.9 基因療法 / 265
19.9.1      目前狀態 / 266
19.9.2      道德相關疑慮 / 267
19.10       下一步:功能性基因體 / 267
19.11       藥物基因體學 / 268
19.12       基因工程:重組DNA技術 / 270
19.12.1    基因工程的方法及術語 / 270
19.12.2    轉殖基因 / 271
19.12.3    基因標記 / 272
19.13       聚合酶鏈反應(PCR) / 272
19.14       補體DNA(cDNA) / 273
19.15       DNA探針 / 273
19.16       DNA定序 / 274    
19.17       基因工程的應用 / 276
19.18       商用基因產物 / 276
19.19       基因療法 / 278
19.20       調控基因表現 / 278
19.21       轉錄因子 / 280
19.22       反應元 / 281
19.23       基因和癌症: 細胞週期 / 281
19.23.1    檢查點和細胞週期的調節 / 282
19.23.2    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啟動 / 283
19.23.3    基因調控細胞週期 / 283
19.24       病毒和癌症 / 284
19.25       細胞凋亡 / 285
19.26       凋亡蛋白酶 / 285

20.抗菌藥物抗藥性(Anti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291
20.1 水平基因轉移 / 291
20.2 青黴素的抗藥性 / 292
20.3 磺胺類藥物的抗藥性 / 294
20.4 細菌輸出幫浦 / 296     
20.5 綠膿桿菌 / 297
20.6 萬古黴素 / 297
20.7 金黃色葡萄球菌 / 298
20.8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 / 298

索引 /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