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醫學影像技術學

307-069C/9789863683100

ISBN
9789863683100
作者/出版社
*余建明.李真林/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0/1

定價NT$ 950
NT$ 855
數量

重量 : 1.35kg  頁數:672 裝訂:平裝 開數:26 x 21 cm 印刷:單色

繁體修訂:詹繕合

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九篇共三十七章,分別是總論、PACS技術與圖像列印技術、普通數位X光成像技術、CT成像技術、DSA成像技術、MR成像技術、超音波成像技術、核子醫學成像技術、放射治療技術,全面介紹影像技術學的基礎知識及技能。內容編寫是以臨床實用為目的,著重於各種影像設備的構造原理、檢查技術及影像品質控制,並提供大量的圖片輔助說明,是初入醫學影像領域的學生們不可錯過的學習用書!

第四版前言

《最新醫學影像技術學》是中國全國高等醫藥院校醫學影像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本科系教材。本教材以國發(2017)4號文件《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指導思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領性文件,特別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公佈了新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國家已經建立「醫學技術」為一級學科(代碼1010),確定影像技術為醫學技術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本教材遵循專業的培養目標,適合特定的學生,配合特定的學制和學時要求,強調教材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思維方法和基本實踐技能,體現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應性的「五性」原則,其中以臨床實用性為重點。

本教材以影像技術二級學科為體系,本書分為九篇三十七章,第一篇為總論,第二篇為PACS技術與影像列印技術,第三篇為普通數位X光成像技術,第四篇為CT成像技術,第五篇為DSA成像技術,第六篇為MR成像技術,第七篇為超音波成像技術,第八篇為核子醫學成像技術,第九篇為放射治療技術。全面介紹了影像技術學科體系的基本知識內涵、基本的從業技能。授課學時初定為120學時,各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做相應的學時安排和內容調整。

本教材以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科體系的大影像學觀為出發點,在重點敘述各種影像設備構造原理、檢查技術方法和影像品質控制方面,注重影像技術各個次專業之間的融合,拓寬了專業口徑,淡化了學科意識。

本次教材改版最大的特點:緊跟醫學影像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步伐,配合影像技術週期不斷變短的特點,追蹤各影像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的趨勢,添加了CT和MR等影像技術亞學科的許多新的理論和檢查技術,特別是增加了影像技術學科及本學科目前必須掌握的放射治療學技術,刪除了臨床不用或少用的醫學技術。

本教材的編寫以臨床實用為目的,宣導醫學影像技術理論化和理論知識實用化,力戒純理論,強調實用性,避免與臨床脫節。本教材中敘述了各種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評價,介紹了影像學檢查技術的選擇與比較,這樣有利於學生對不同的影像技術有一個縱向的瞭解和橫向的比較,便於知識融會貫通。本教材的編委均來自各地大學教學醫院臨床一線的醫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臨床工作經驗,並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長進行編寫分工。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戴文老師的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及編者水準所限,書中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提出寶貴的改進意見。

余建明

2017年6月

目錄

第1篇  總 論

第1章    X光成像的物理基礎     1

第1節    X光產生及其特性 1

第2節    X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5

第2章    數位X光成像基礎        9

第1節    數位影像的特徵    9

第2節    數位影像的形成    12

第3節    數位影像的處理    12

第4節    數位影像顯示技術        23

第5節    數位影像的評價    24

第6節    電腦輔助診斷        27

第3章    X光防護 30

第1節    X光對人體的危害 30

第2節    X光的防護要求    32

第3節    常用的輻射量及其單位        34

第4章    對比劑    36

第1節    X光對比劑     36

第2節    MR對比劑     39

第3節    超音波對比劑        42

第5章    醫學影像技術發展及應用評價    45

第1節    CR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45

第2節    DR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46

第3節    CT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47

第4節    DSA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49

第5節    MR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51

第6節    超音波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52

第7節    核子醫學的發展及應用評價        54

第6章    醫學影像學檢查方法的

        比較與選擇    56

第1節    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的特點        56

第2節    胸部        57

第3節    腹部        59

第4節    骨與關節        61

第5節    中樞系統與頭頸部        62

第2篇  PACS技術與影像列印技術

第7章    影像儲存與傳輸系統    66

第1節    PACS的發展與組成       66

第2節    PACS的運行   77

第3節    國際標準和規範    85

第4節    PACS的臨床應用   87

第5節    PACS的進展和應用評價       89

第8章    醫學影像列印        93

第1節    概述        93

第2節    雷射照片列印技術        94

第3節    熱敏成像技術        99

第4節    噴墨列印成像技術        102

第5節    自動膠片(X光片)列印技術   105

第3篇  普通數位X光成像技術

第9章    X光攝影檢查技術 110

第1節    X光攝影的基礎知識     110

第2節    X光攝影條件 116

第3節    普通X光設備        118

第4節    CR成像技術   122

第5節    DR成像技術  129

第6節    乳房X光攝影        138

第7節    口腔X光攝影        143

第8節    普通數位X光影像品質控制        146

第10章  X光造影檢查       153

第1節    消化道造影檢查    153

第2節    其他部位造影檢查        155

第11章  人體各部位X光攝影技術    156

第1節    頭部X光攝影        156

第2節    脊柱與骨盆X光攝影    159

第3節    四肢X光攝影        168

第4節    胸腹部X光攝影    183

第4篇  CT成像技術

第12章  CT構造與成像原理       188

第1節    CT的基本構造及附屬設備   188

第2節    CT成像基礎   192

第3節    單切面螺旋CT的成像原理  193

第4節    多切面螺旋CT的成像原理  195

第5節    CT技術的新進展   196

第13章  CT掃描技術   198

第1節    CT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術語   198

第2節    掃描方法        202

第14章  CT品質控制   206

第1節    CT影像品質控制   206

第2節    CT性能指標及檢測       210

第15章  CT檢查技術   213

第1節    掃描前準備    213

第2節    顱腦CT檢查技術  213

第3節    鞍區CT檢查技術  215

第4節    眼部CT檢查技術  217

第5節    耳部CT檢查技術  217

第6節    鼻與鼻竇CT檢查技術  218

第7節    頜面部CT檢查技術      219

第8節    咽喉部CT檢查技術      219

第9節    頸部CT檢查技術  222

第10節  胸部CT檢查技術  222

第11節  先天性心臟病CT掃描技術  224

第12節  冠狀動脈CT掃描技術  227

第13節  肺靜脈與左心房CT掃描技術      233

第14節  腹部CT掃描技術  235

第15節  腹腔CT掃描技術  240

第16節  脊柱CT掃描技術  241

第17節  四肢骨關節及軟組織CT掃描技術      243

第18節  CT介入技術   245

第5篇  DSA成像技術

第16章  DSA設備及成像原理     250

第1節    DSA設備的構造及其特性     250

第2節    DSA成像原理 254

第3節    DSA訊號與影像採集     256

第4節    DSA成像方式與時間減影方式     258

第5節    DSA影像處理 259

第6節    DSA影像品質控制 261

第7節    DSA特殊成像技術 262

第17章  介入放射學    267

第1節    介入放射學發展與應用評估        267

第2節    介入放射學的器械        268

第3節    介入放射學相關技術    271

第4節    介入放射學併發症及處理    272

第18章  DSA的臨床檢查技術     276

第1節    檢查前準備    276

第2節    頭頸部DSA技術與介入治療        277

第3節    胸部DSA技術與介入治療技術    289

第4節    心臟與冠狀動脈DSA技術與介入治療        292

第5節    腹部DSA技術與介入治療    304

第6節    腹腔DSA技術與介入治療    315

第7節    四肢DSA技術與介入治療    318

第6篇  MR造影技術

第19章  MR構造與造影原理     328

第1節    MR造影設備的構造及其特性     328

第2節    MR造影的物理學基礎 332

第3節    MR影像重建原理 337

第20章  MR造影的脈衝序列     343

第1節    脈衝序列的構成、表達與分類    343

第2節    脈衝序列的參數及其意義    344

第3節    影像對比度與加權        346

第4節    自旋回音序列        349

第5節    梯度回音脈衝序列        355

第6節    反轉回復和快速反轉回復序列    359

第7節    平面回音造影序列        361

第8節    基於螺旋槳技術的快速自旋回音及快速反轉回復序列    363

第9節    三維造影及其脈衝序列        364

第21章  MR特殊造影技術 367

第1節    MR血管造影 367

第2節    MR流體造影 371

第3節    MR功能造影 374

第4節    磁敏感加權造影    379

第5節    MR波譜造影 380

第6節    MR飽和造影技術 382

第7節    預脈衝獲得影像對比的序列設計        384

第8節    MR輔助造影技術 388

第9節    MR介入與分子影像學 390

第22章  MR影像品質控制 393

第1節    概述        393

第2節    MR造影參數間相互影響     393

第3節    MR造影假影 395

第23章  MR臨床檢查技術 399

第1節    MR檢查準備 399

第2節    中樞神經系統MR掃描技術        400

第3節    脊柱與脊髓MR掃描技術    415

第4節    五官及頸部MR掃描技術    419

第5節    呼吸系統MR掃描技術        429

第6節    循環系統MR掃描技術        432

第7節    消化系統MR掃描技術        446

第8節    泌尿生殖系統MRI技術       449

第9節    四肢關節及軟組織MR掃描技術        453

第10節  周邊血管        460

第11節  周邊神經造影技術        461

第12節  MR造影技術的新進展 464

第7篇  超音波造影技術

第24章  超音波設備與造影基礎        468

第1節    超音波設備的構造及其特性        468

第2節    超音波造影物理基礎    470

第3節    超音波造影原理    474

第4節    超音波影像品質控制    477

第5節    超音波影像的命名        480

第25章  心臟超音波檢查技術    483

第1節    經胸壁常規超音波心電圖    483

第2節    經食道超音波心電圖檢查技術    488

第3節    三維超音波心電圖        492

第4節    心臟超音波學造影        493

第5節    負荷超音波心電圖        495

第6節    組織杜普勒造影技術    497

第7節    斑點追蹤造影技術        498

第26章  胸腹部超音波檢查技術        500

第1節    胸壁與胸腔超音波檢查技術        500

第2節    肺部與縱隔的超音波檢查技術    501

第3節    肝臟        501

第4節    膽道系統超音波檢查技術    503

第5節    胰臟超音波檢查技術    505

第6節    脾臟超音波檢查技術    506

第7節    胃腸道超音波檢查        507

第8節    腹壁、腹腔、腹膜及腹膜後超音波檢查技術    509

第9節    泌尿系統、腎上腺超音波檢查技術    510

第10節  婦科超音波檢查技術    512

第11節  產科超音波檢查技術    514

第27章  表淺器官及血管超音波檢查技術        518

第1節    眼部超音波檢查技術    518

第2節    涎腺超音波檢查技術    519

第3節    甲狀腺和副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技術    519

第4節    乳房超音波檢查技術    520

第5節    表淺淋巴結超音波檢查技術        520

第6節    陰囊超音波檢查技術    521

第7節    頸部血管超音波檢查技術    521

第8節    腹部血管檢查技術        524

第9節    肢體血管超音波檢查技術    525

第28章  介入超音波    527

第1節    儀器設備        527

第2節    無菌原則        528

第3節    技術原則        528

第4節    常用介入超音波操作技術    529

第8篇  核子醫學造影技術

第29章  核子醫學設備及造影原理    534

第1節    核子醫學主要設備的構造及其特性    534

第2節    核子醫學造影原理        543

第3節    核子醫學造影特點        546

第4節    造影參數選取原則        547

第30章  核子醫學造影技術        549

第1節    核子醫學造影類型        549

第2節    核子醫學影像分析        551

第31章  常見的核子醫學造影方法    553

第1節    腦血流灌注造影    553

第2節    甲狀腺靜態造影    556

第3節    心肌灌注造影        557

第4節    胃腸道出血造影    564

第5節    異位胃黏膜造影    565

第6節    肝膽動態造影        566

第7節    肺灌注造影    568

第8節    肺通氣造影    571

第9節    骨顯像    573

第10節  骨髓顯像        577

第11節  腎動態造影    578

第12節  18F-FDG腫瘤代謝造影 580

第32章  核子醫學影像品質控制        582

第1節    放射性示蹤藥物的品質管制和控制    582

第2節    核子醫學造影儀器的品質控制    583

第9篇  放射治療技術

第33章  放射治療設備        588

第1節    類比定位設備        588

第2節    放射治療設備        591

第3節    近距離放射治療設備    600

第34章  模擬定位技術        603

第1節    體位固定技術        603

第2節    模擬定位技術        607

第35章  治療計畫設計        613

第1節    治療計畫系統        613

第2節    靶區體積定義        614

第3節    計畫設計及評估中的劑量參數    616

第4節    外照射臨床計畫設計    618

第5節    近距離放射治療計畫設計    622

第6節    治療計畫優化設計和計畫評估    624

第36章  放射治療技術        627

第1節    固定射源皮膚距離照射技術        627

第2節    等中心照射技術    629

第3節    調強放射治療技術        631

第4節    影像引導的放射治療    636

第5節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        638

第37章  放射治療品質保證和品質控制    641

第1節    放射治療品質保證和品質控制的目的        641

第2節    放射治療品質保證體系        642

第3節    放射治療品質控制        643

第4節    CT模擬機的品質控制   644

第5節    放射治療設備品質控制        644

第6節    治療計畫系統的品質控制    648

索引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