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病患照護之最佳資源(Resources for Optimal Care of the Injured Patient 1999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40785-001C/9789860049787

ISBN
9860049785 / 9789860049787
作者/出版社
*簡立建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6/1

定價NT$ 380
NT$ 342
數量

頁數:216    裝訂:平裝  開數:16K  印刷:雙色

<處置外傷病患之急診醫師必讀!>

圖:7
表:19

推薦序:
事故傷害死亡率一直是國內十大死因之一,雖然自1997年實施騎乘機車強制戴安全帽以來,死亡率有些下降,但目前仍高居十大死因第5位,每年仍有8000多人死於事故傷害,平均一天約23人,仍然是國人健康的重要威脅之一。
國內長期以來,都沒有推動外傷醫療的組織,從1999年外傷醫學會成立以來,才開始推廣外傷醫療的急救訓練與制度,但至目前為止仍沒有優良的外傷書籍可供參考。羅崇杰副教授和簡立建醫師獲得美國外科醫學會外傷委員會授權翻譯「Resources for optimal care of the injured patient」(外傷病患最佳治療之策略資源),該書內容涵蓋各種外傷系統的建置與執行方法,包括到院前急救、院中治療、院外轉送、外傷小組運作、外傷登錄、品質改善、外傷機構的認證等等,對如何成立外傷醫療體系和如何運作都有很詳細的介紹,是成立外傷醫療的重要參考資料。
羅崇杰副教授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畢業,在美國接受一般外科醫師訓練後投入外傷領域,曾任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CLA外傷科副主任。回國後曾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外傷中心主任,現任職成大醫學院學務副院長,對外傷醫療有很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體認,由他來翻譯本書一定十分詳實貼切,相信本書的發行一定對國內外傷系統的設立以及外傷醫療水準的提昇會有相當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要祝福羅崇杰副教授,把對的觀念和作法,傳播出去是一種造福的工作,也就是老子說的「居善心,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之道理。

台大醫院院長
林芳郁 謹誌
2006年3月27日

推薦序:
甫自接任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以來,就希望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能逐步建立專責外傷醫療照護制度,並將台灣外傷醫療從院前,急診,手術,加護病房到出院門診一序列連續性之照護品質提升到世界一流水準。
簡立建君,多年來關注台灣之外傷照護,並於2001年獲取公費赴美進修「外傷醫學」一年。回國之後,將其出國進修之心得,多方面發表於國內外之研討會中。個人也借重其長材,邀請簡君擔任台灣外傷醫學會副秘書長,二年來對學會助益良多。
外傷這個疾病,在美國每年耗用4仟億美元以上的資源,並造成380萬人死亡,其中又以年輕人為主。因此,三十年前,美國外科醫學會有感外傷照護亟待加強,委由外傷委員會專家集思廣益,建立照護準則,經過數次修訂後,最新版名為「外傷病患最佳照護之資源(1999年版)(Resources for optimal care of the injured patient: 1999)」。該書可說是美國外傷醫療照護原則與行政架構發展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不論是外傷體系之建立或是外傷中心的規劃與營運管理,該書巨細靡遺、深入淺出的敘述,不僅在美國甚至是世界許多先進國家,均被從事外傷醫療專家視為圭臬。
簡君花費數年時間,終獲美國外科醫學會同意授權,並翻譯出版中文書,其努力值得肯定。本書也經過於美國從事外傷醫療多年的成大醫學院羅崇杰副院長之大力斧正。相信對台灣從事外傷醫療同好,是一本絕佳的醫療照護參考書,也是台灣外傷醫療系統未來規劃之籃圖。
最後,我要感謝作者之努力,更希望有更多外傷相關書籍能繼續被發表。敬祝 本書中文譯版問世,並能廣受醫界歡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
陳瑞杰
2006.03.18

譯者序:
台灣的醫療照顧是世界一流,在許多方面更是值得各國學習。然而「外傷」卻一直是台灣醫學界的「隱痛」,近年來國內的學者專家們也不斷呼籲必須提升國內的外傷照顧品質。如何建立以外傷患者為中心的照顧體系-包括院前處理,院內照顧,以及後階段的復健工作正是整個醫學界必須努力的大方向。然而近年來醫療環境的改變對台灣外傷醫療資源運用的分配與患者照顧的影響仍不清楚;再加上台灣本身特有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甚至與其他文明國家不盡相同的受傷機轉,使國外已建立的外傷體系並無法完整運用在我們身上,而必須加以修改。如何盡快熟習國外之制度,從中規劃出台灣可長可久之制度,實為當務之急。
目前台灣外傷照顧的困境是資源不足與缺乏制度。許多大醫院的急診室被輕傷患者占滿,也無形中使少數的重度外傷患者無法得到適當的、全心全力的拯救。
或許有關單位應先評估整個台灣與離島需要幾個外傷照護區,而在各個區域找出有意願同時有足夠能力的醫院來成立一級的外傷中心。這些中心除了負責照顧嚴重外傷患者(如受傷嚴重度指數ISS ?d16)與外院轉來超出其能力的患者外,更應該負起教學研究的工作,評估整個區域醫療體系的外傷照顧之品質管制與帶領其他次級的區域或地區醫院。各醫院可依照該醫院的人力、資源、服務目標與宗旨,決定在整個外傷醫療體系中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來參與外傷照顧。
未來應當將重點放在建立外傷照顧體系而非僅在強化某些特定的「外傷中心」而已。如此,整個外傷照顧區域的服務達到標準化與一致性,醫療資源不被浪費,轉診也不會延遲。整個外傷服務區的EMS系統也應該統籌管轄,嚴重外傷患者在第一時間的現場就被納入外傷照護系統中,直接或間接由第一級的外傷中心提供最佳的照護,而這一切都需要系統化地建立制度。
在過去的二十幾年來,美國在醫學會、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下,有了最令人羨慕的外傷照顧體系。在醫院裡,每位醫護人員都清楚個人的角色,而形成一個好的照顧團隊。在地區的各醫院間,也都能互相合作,提供完整的外傷照顧。我在美國多年,有幸在這樣的環境學習與參與外傷患者的照顧。最令我欽佩的是他們所做的品管管理與績效改進都能客觀有效。真正做到在有限的資源下,提供給最多的嚴重外傷患者最好的照顧。因此,美國的這些經驗,剛好可以讓我們學習。美國外科醫學會的外傷委員會在1976年發表受傷病患照護的準則,經過幾次的修訂後,改名為「外傷病患最佳照護之資源(1999年版)(Resources for optimal care of the injured patient: 1999)」。此書的內容涵蓋所有外傷照顧的細項,早已成為所有醫院及各外傷中心必備的指南。我佩服簡立建醫師的決心將此書翻譯成中文好讓更多的醫院高層與有興趣的醫師對美國的外傷體系有完整的認識,更感謝他的邀請參與翻譯的工作。我由衷希望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台灣的外傷照顧能更提升而趨完善。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副院長
台灣外傷醫學會常務理事
羅崇杰

目錄:
前言 i
介紹 1
第 一 章 外傷系統 9
第 二 章 外傷中心的種類以及其在外傷系統中的角色 17
第 三 章 到院前外傷照護 23
第 四 章 醫院之間的轉診與協定 31
第 五 章 醫院組織與外傷計畫 37
第 六 章 臨床功能:一般外科 43
第 七 章 臨床功能:急診醫學 47
第 八 章 臨床功能:神經外科 51
第 九 章 臨床功能:骨外科學 57
第 十 章 兒童外傷照護 65
第 十 一 章 協力的臨床服務科別 71
第 十 二 章 復健 77
第 十 三 章 鄉村地區的外傷照護 81
第 十 四 章 燒傷中心運作的準則 89
第 十 五 章 外傷登錄 103
第 十 六 章 績效改進 117
第 十 七 章 教育與社會延伸 129
第 十 八 章 預防 133
第 十 九 章 研究 141
第 二 十 章 大量傷患 145
第二十一章 器官勸募 155
第二十二章 認證∕審議計畫 159
第二十三章 創傷機構的標準 163

附錄A 美國外科醫學會對管理照護以及創傷系統的聲明 169
附錄B 嚴重頭部外傷處理準則 171
附錄C 創傷照護醫師訓練之準則 175
附錄D 復甦急救 185
附錄E 器官分享聯合網路 193
附錄F 美國外科醫學會2005年針對「外傷病患最佳照護之資源:1999」之修正 199
專有名詞表 205
索引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