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免疫學:基礎與臨床

2143-001C/9789861263052

ISBN
9861263055 / 9789861263052
作者/出版社
*周振英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6/1

定價NT$ 900
NT$ 810
數量

頁數:521    裝訂:平裝  開數:16K  印刷:雙色

圖:約150張
表:約50個

簡介:
本書囊括了免疫學課程中基礎與臨床二大方面的各項重要資訊與智識,內容詳細介紹各項免疫學相關課題以及臨床疾病的症狀診斷與處置方式,對於教師與學生來說,是非常完整的教科書選用素材。

第2版序:
20 世紀中,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裡最有貢獻的免疫學獲得證明,其是以細胞素為代表的身體內微量物質的機能,再經由免疫細胞多樣的相互作用,使生命系統全體的恆常性維持所必需的基本機制,也就是說現代免疫學不僅是免疫細胞的機能性平衡在生命系統維持不可或缺的機制,且這樣的高層次生命機能系統一旦發生缺失,自體免疫疾病、免疫不全症、過敏症、癌症等各種有關聯的疾病都會浮現出來。
從這些觀點出發,而在1997 年6 月把免疫系統由理論上的理解初版發行了「標準免疫學」的教科書。但是後續學問的更新,則必須要再做修訂,而這次的修訂的要點如下:
.在這數年間有急速進展的領域,特別是Toll-like受體及趨化素(chemokine)等加上新的釋義。
.改變初版時比較偏向基礎的做法,積極地提出對疾病所必須理解的項目。
.將免疫現象冗長的部分用簡潔及平易的言詞作理論性的說明。
本書以Ⅰ部及Ⅱ部構成。第Ⅰ部為「免疫生物學」,把最新的免疫學的基礎原理及生物學的意義,分成1. 9章來解說。
第1 章,把免疫現象如何被理解,如何發展成為一門學問,特別是對免疫的意義為思考上的基礎之歷史事實,以論理上的理解來解說。
第2 章,在敘述組成免疫系統的細胞群及發生過程的同時,對浮遊細胞的免疫細胞如何成為有調和性的反應系統所必須的「反應」,作理解性的說明。
第3 章,認識擔任免疫細胞的抗原所需要的接受器概念及其生化學基礎,更進一步的加以解說免疫系統龐大而多樣性獲得的有關遺傳基因機制,以及免疫接受器的特異性。
第4 章說明對抗原給免疫系統內部的傳遞情報處理機制及其相關分子,同時對免疫接受器的抗原認識機構的分子層次的理解也加以思考。
第5 章,解說免疫系統代表的四種淋巴球系列(T細胞、B細胞、NK細胞、NKT細胞)的分化機制。
第6 章,解說由各種免疫接受器訊號傳遞機制及淋巴球活化與回歸機制。
第7 章,為細胞素(cytokine)或趨化素(chemokine)及其接受器所傳來的訊號機制到遺傳基因表現為止的路徑,並說明cytokine 及chemokine 的機能。
第8 章,解說維持免疫系統機構的免疫容忍機制及由黏膜免疫系統的免疫容忍。
第9 章,說明最近5 年來,進步最快速的先天性免疫系統,並由此開始,以理解各種免疫反應以細胞分子遺傳基因的層次為最終目的。

第2版序:
第Ⅱ部為「免疫與病態調控」,從第10 . 15 章,主要是以輔助理解臨床現象為目的,亦即第10 章為感染症與免疫不全的免疫機制。
第11 章為自體免疫疾病。第12 章為腫瘤免疫。第13 章為移植免疫。第14 章為生殖免疫。第15 章則記載個體的發生及隨年齡增加而產生的免疫機能變化,以理解發育及老化所伴隨的免疫不全狀態為目的。
這次第2 版的改訂,在各章的開頭,對讀完該章後所要求的最基本理解事項,用Introduction to CHAPTER 歸納整理,希望能做為學習免疫學的指標。在卷末,附錄1 ,重要的基本用語解說集。附錄2 ,以理解免疫分子所必須知道的人體CD分子分類表作最新的改訂,以供參考。
本書期許讀者能理解免疫系統的基礎原理及其生物學上的意義,同時對因免疫系統異常而引起的種種疾病的系統性理解能有所幫助。最後,謹向從開始到完成付出充份熱情的醫學書院書籍編輯部的.口寬,以及製作部的武田誠兩位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謝。

2002 年秋
谷口 克
宮.昌之

目 錄:
第Ⅰ部免疫生物學
免疫系統生物學的意義---------------3
自體‧非自體的免疫系統識別系統
A. 免疫系統不只是身體防禦機制------谷口 克--5
前言 5
「不再現」的發現及其實用化 6
「不再現」現象的分子基礎 7
本來的機能是自體與非自體的識別 7
B. 免疫學的自體確立與崩潰----------谷口 克--10
自體與非自體的識別由胸腺決定 11
末梢組織亦存在免疫容忍機制 13
末梢性免疫容忍的機制 14
構成造血免疫系統的細胞,其組織及動態---------------17
淋巴造血系統細胞是體細胞中唯一具有自體複製能力及多分化能力的集團
A. 免疫系統的發生-先天性免疫系統與後天性免疫系統--宮.昌之‧山口和人--19
單細胞也具有原始的異物認識機制 19
淋巴球出現的同時,特異性之免疫學的認識才成為可能 19
首先是先天性免疫,接著進一步出現適應免疫機制 20
淋巴組織具有多樣的構造 21
B. 造血幹細胞的分化---------------中內啟光--31
前言 31
經常性供給的血液細胞 31
造血幹細胞,其概念及實體 32
造血幹細胞是如何供給血液細胞 33
造血幹細胞的純化 35
造血幹細胞的發育 36
淋巴球的分化 37
有關造血幹細胞的將來課題 38
C. 構成免疫系統的因子細胞群----------宮.昌之--40
有關免疫反應的物理性因子 40
補體的作用 40
多形核白血球 41
單核吞噬細胞 44
血小板 45
淋巴球 45
D. 免疫細胞的訊號交遞-------------宮.昌之--50
淋巴球的再循環現象 50
淋巴球的回歸及其分子機制 52
E. 調控免疫細胞動態的分子機制---------------宮.昌之--59
前言 59
粘著分子 59
粘著分子構造的特徵 60
粘著分子機能的特徵 67
免疫系統的多樣性及其分子基礎-------------------71
只有105的遺傳基因可以表現的生物,卻能有1016多樣性的淋巴球接受器的不可思議現象
A. 抗體的認識、特異性及機能-----------谷口 克--73
抗體表現後的淋巴球抗原接受器的概念構築及其證明 73
抗體及淋巴球接受器多樣性表現之遺傳基因機制 76
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力:親和性 77
認識T細胞抗原接受器的抗原 78
抗體的性狀 80
免疫球蛋白的遺傳標識體(marker) 84
B. 抗原接受器的構造與遺傳基因------------.野 仁--85
前言 85
抗原接受器的構造 86
抗原接受器遺傳基因的構造 87
抗原接受器遺傳基因的多樣化 90
體細胞突然變異 92
V-(D)-J 重組的分子機制 93
V-(D)-J 重組與轉移子 96
淋巴細胞的分化與V-(D)-J 重組的調控 96
免疫球蛋白的型別轉換 99
C. T 細胞抗原接受器的認識與其特異性-------淺野喜博--103
前言 103
T細胞活化時的MHC拘束性 104
T細胞的適應分化:抗原認識是具可塑性的 104
T細胞目錄的形成 105
T細胞抗原認識時的補助接受器:CD4與CD8 107
超抗原的認識 107
免疫的情報系統與MHC --------------------------109
免疫的抗原情報處理系統
A. MHC的分子構造--------------------松下 祥--111
前言 111
主要組織適合遺傳基因複合體(MHC) 112
HLA的型別分類與蛋白構造 112
HLA與免疫反應 113
HLA的遺傳基因構造 114
HLA遺傳基因 115
白鼠的MHC(H-2)遺傳基因構造 118
MHC系統的發生 119
今後的展望 119
B. 抗原的處理與細胞內輸送---------田中啟二‧村田茂穗--121
前言 121
內在性抗原的修飾過程與呈現 121
外來性抗原的修飾過程與呈現 126
抗原呈現研究的新發展 129
今後的展望 132
C. MHC、胜U複合體與抗原呈現------------松下 祥--133
前言 133
理解所必要的基礎知識 134
Ⅰ型分子與胜f的結合 136
Ⅱ型分子與胜f的結合 138
抗原胜f是以T細胞的反應型式來分類 140
選擇、容忍、記憶與MHC胜f 141
分子擬態與MHC胜f複合體 143
變異反應性與MHC胜f複合體 143
免疫療法與胜f 144
今後的展望 145
D. 非典型的MHC分子與其抗原呈現------------松下 祥--146
前言 146
MHC Ib型分子 146
其他的MHC分子 148
今後的展望 150
E. 免疫反應遺傳基因--------------------淺野喜博--151
前言 151
免疫反應(Ir)遺傳基因的表現 152
接受免疫反應遺傳基因所調控的抗原性質 153
免疫反應遺傳基因的表現 153
免疫反應遺傳基因的產物就是MHC分子 154
疾病的關聯性 155
今後的展望 155
淋巴球的分化與成熟---------------------------157
生物學的自體之確立
A. 胸腺內T 細胞分化----------------中山俊憲--159
前言 159
自體與非自體的識別 160
胸腺內T細胞的分化路徑概要 162
正選擇與負選擇 163
胸腺內T細胞分化的相關因子 166
指令模式與偶然模式 167
細胞凋亡 168
今後的展望 170
B. 胸腺外T 細胞的發育、分化-------南野昌信.石川博通--172
前言 172
IEL的胸腺外發育、分化 172
構成IEL的T細胞同源系 174
腺窩斑:新發現的IEL發育、分化的場所 175
IEL發育、分化的調控 176
IEL的生理性機能 179
今後的展望 179
C. B細胞的初期分化------------------烏山 一--181
前言 181
B細胞誕生的場所 182
B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發生哪些事 182
B細胞分化是由什麼樣的分子機轉來加以調控 184
今後的展望 190
D. B細胞的分化與成熟------------竹森利忠--191
前言 191
二次淋巴組織中B細胞的成熟 191
抗原刺激造成細胞的活性及機能表現 195
今後的展望 203
E. NK細胞的分化----------------湊 長博--204
前言 204
NK細胞的發現 204
NK細胞:第三種的淋巴球亞群 205
NK細胞的細胞傷害機制 207
NK細胞的認識 209
NK細胞的調控 211
NK細胞的發育與分化 212
NK細胞與身體防禦 214
今後的展望 216
F. NKT細胞的分化與機能---------------谷口 克--217
NKT細胞特徵的Vα 14抗原接受器 217
NKT細胞是新型淋巴球的證明 218
Vα14 抗原接受器 219
NKT細胞的生理性機能 219
活化NKT細胞的機能 222
NKT細胞機能的分子機制 223
今後的展望 225
接受器的訊號傳遞機制----------------------227
細胞外訊息向細胞內傳遞的機制
A. 訊號傳遞機制的基礎---------中西宏之‧高井義美--229
訊息傳遞與訊號傳遞 229
細胞外訊號物質與細胞膜接受器 230
細胞內訊號傳遞路徑的5種基本因子 231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tyrosine protein kinase 234
細胞內訊號的增幅 235
細胞內訊號傳遞路徑的多岐性 235
細胞內訊號傳遞路徑的交流 237
接受器的脫感作用與減弱調整 239
B. T 細胞抗原接受器的訊號傳遞-----------齋藤 隆--240
前言 240
T細胞抗原認識後的結果 240
調節T細胞活化的細胞表面分子 241
免疫突觸與接乘 242
TCR、CD3複合體的構造與機能 243
介由TCR的訊號傳遞機制 247
T細胞活化的調控 251
今後的展望 252
C. B細胞抗原接受器的訊號傳遞-------------阪口薰雄--253
前言 253
B細胞訊號傳遞的任務 253
B細胞抗原接受器(BCR) 254
B細胞抗原接受器的訊號傳遞路徑 255
B細胞分化與BCR表現 258
IgM接受器與IgD接受器 258
B細胞抗原接受器複合體的磷酸化調節 259
Fc接受器的關聯 259
影響B細胞抗原接受訊號傳遞的CD分子 260
活化訊號與標的遺傳基因 261
今後的展望 261
D. T 細胞補助接受器及其訊號---------------藤原大美--262
T細胞與抗原呈現細胞的結合親和性之相關分子 263
與B7分子群結合體反應的補助接受器 264
B7分子群的分子 268
B7分子群以外的分子之補助刺激 269
今後的展望 270
細胞素及其機能---------------------------271
將接受器刺激變換成細胞機能的機制
A. 細胞素及其接受器-----------高津聖志--273
什麼是細胞素 273
細胞素接受器及其訊號傳遞 274
細胞素與免疫調控 277
細胞素網狀系統 286
B. 趨化素及其接受器-------義江 修--289
前言 289
研究的歷史經緯 289
趨化素分子 290
趨化素接受器 293
訊號傳遞 293
炎症性趨化素與免疫系統趨化素 294
二次淋巴組織與趨化素 295
記憶T細胞與趨化素 295
粘膜免疫與趨化素 297
皮膚組織與趨化素 298
今後的展望 299
C. 轉錄因子與淋巴球的活化------新井賢一‧渡邊澄子--300
前言 300
轉錄活化機制 300
訊號分子對轉錄因子的調控 301
T細胞特異性細胞素遺傳基因的表現 301
淋巴球活化的重要轉錄因子 302
染色體再組成與自然細胞的Th1/Th2 分化與轉錄因子 303
免疫調控與容忍---------------------------305
免疫系統不會對自體攻擊的理由
A. 中樞性及末梢性免疫容忍---------------鈴木 元--307
前言 307
免疫容忍的研究歷史 307
中樞性容忍 309
末梢性容忍 311
今後的展望 315
B. 粘膜免疫與經口免疫容忍-------------清野 宏--316
前言 316
粘膜免疫的主角——分泌型IgA 316
粘膜免疫機制 318
細胞素的粘膜免疫調節機制 320
IgA誘導時T細胞的重要性 321
T細胞的免疫調控機制 322
經口免疫容忍 323
粘膜免疫的臨床應用 325
先天性免疫的機制與炎症性免疫反應-----------327
A. 先天性免疫的分子機制-------竹田 潔‧審良靜男--329
先天性免疫 329
先天性免疫的病原體認識機制 330
TLR分子群對病原體的認識機制 331
介由TLR的訊號傳遞路徑 334
由先天性免疫到後天性免疫的銜接 335
B. 補體系統與異物認識-------------藤田禎三--337
前言 337
補體的活化是從病原體的認識開始 338
C3的活化而引起炎症 341
補體會引起感染局部的炎症及病原體的調理化 342
補體系調控因子 344
今後的展望 345
C. 炎症的分子生物學---------------高井俊行--346
炎症全貌的眺望 346
肥胖細胞是炎症起動的重要細胞 348
某些自體免疫疾患會合併炎症 349
炎症的停止 352
今後的展望 354
D. 即時型過敏症-------------------羅 智靖--356
過敏的概念 356
即時型過敏症(Ⅰ型過敏,過敏性型) 356
IgE產生與體質過敏症 357
高親和性IgE 接受器(Fcε RI):即時型過敏症的關鍵分子 362
即時型過敏症(Ⅰ型過敏)的特異性調控 364
E. 延遲型過敏症--------------鹽原哲夫--366
前言 366
結核菌素型延遲型過敏反應 367
肉芽腫反應 368
接觸過敏反應(CH) 368
延遲型過敏反應的論題 374
今後的展望 376
F. 細胞傷害的分子機制----------------篠原信賢--377
前言 377
CD8殺手T細胞 377
殺手T細胞傷害標的細胞的分子機制 380
NK細胞的細胞傷害作用 386
今後的展望 387

第Ⅱ部免疫與病態調控
感染症與免疫不全-------------------391
A. 寄生蟲感染-----------------堀井俊宏--393
原蟲感染的作用機制與迴避機制 393
蠕蟲感染的作用機制與迴避機制 396
今後的展望 398
B. 細菌感染---------------光山正雄--399
對細菌感染的先天性免疫與後天性免疫 399
初期防禦:吞噬細胞的吞噬殺菌作用 399
巨噬細胞對細菌認識的反應機制 401
細菌感染防禦時的抗體、補體作用 402
細胞性免疫的細菌感染防禦 402
免疫不全與細菌感染 403
今後的展望 403
C. 病毒感染----------------田中 篤--404
對病毒感染的免疫機制 404
流行性感冒病毒 405
肝炎病毒 406
D. 先天性免疫不全症-----------矢田純一--409
先天性免疫不全症 409
先天性免疫不全症呈現何種臨床現象 410
先天性免疫不全症是如何診斷 414
先天性免疫不全症是如何治療 415
有哪些主要病型 415
E. 後天性免疫不全症-------------神奈木真理--421
AIDS的原因病毒 421
HIV-1的構造與複製 421
HIV-1的感染機制與親和性 422
HIV-1感染的自然經過 424
HIV-1特異的宿主免疫 424
病毒的病原性 424
抗HIV藥的效果 425
今後的展望 425
自體免疫----------------- 宮.信之--427
自體免疫與自體免疫疾病 429
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病機制 431
自體免疫疾病的動物模式 434
自體免疫疾病的種類與自體抗體 435
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法 437
腫瘤免疫--------------------- 中山睿一--439
前言 441
免疫學的監視 441
對癌的免疫反應 441
癌抗原 442
癌抗原解析法 442
癌抗原分類 443
抗腫瘤免疫反應 445
癌的免疫迴避 446
今後的展望 447
移植免疫--------------------- 磯部光章--449
前言 451
移植免疫學的問題點 451
移植免疫的遺傳學 451
T細胞的任務 454
同種異類抗原的認識 455
排斥反應的細胞傷害機制 456
移植臟器的生存者 457
骨髓移植 457
免疫抑制法 458
今後的展望 461
生殖免疫---------------------- 齋藤 滋--463
前言 465
母子間的遺傳背景與排斥反應的可能性 465
母體免疫細胞不會攻擊胎兒的理由 466
母子間免疫球蛋白的移行 468
胎兒細胞與母親的自體免疫疾病 469
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與不孕症 469
結論 470
免疫機能與個體發生---------------------------471
A. 免疫機能的發育-----------------廣川勝昱--473
免疫系統的發育 473
B細胞、抗體產生的發育 473
T細胞的發育 475
NK細胞的發育 477
補體系統的發育 477
吞噬細胞的發育 478
B. 免疫機能的老化---------------矢田純--479
前言、免疫系統的老化 479
胸腺機能的增齡變化 481
胸腺與免疫機能降低下的關係 482
末梢淋巴組織的T細胞次級細胞之增齡變化 483
T細胞之質的變化:特別是T細胞的細胞內訊號傳遞的變化 484
今後的展望 484
附錄1. 免疫用語集--------------------------- 487
附錄2. 人體的CD分類------------------------ 491
索引---------------------------- 497
英文索引 497
中文索引 513
人名索引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