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關懷與療癒-引導家屬和醫護人員走出悲痛

240-011C/9789863683469

ISBN

9789863683469

作者/出版社

*高逸樺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1/1

定價NT$ 380
NT$ 342
數量

重量:0.45kg  頁數:264  裝訂:平裝 開數:21*20cm 印刷:單色

簡介:

人的一生中無可避免會遇到與親近之人別離時刻,有些情況是預料之中,而有些則是猝不及防。作者是日本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護理師諮商者,其分享多年實務經歷為撰寫契機,提供面對亡者的家屬及醫護人員,可帶領自身或他人一起走過悲傷時期之方式。內容主要是使用支持團體方式,不僅闡述理論,也提供許多實例,讓讀者能深入探索運作模式從中獲益。對於安寧療護及一般醫護人員來說,是提供暸解、溝通與改善患者、家屬自身的心理狀態不容錯過的一本好書。


序言:

「為什麼丈夫比我年輕,卻比我先走了呢!」、「請告訴我,接受死別到底是什麼?」、「命運到底算什麼?」。

這是一位30多歲的女性,初次參加支持團體(support group)時的訴求。正當她對自己不經意間所發出的悲鳴感到不知所措而無地自容時,另一位因喪偶而比她早一年多加入這個團體的90多歲男性,對她說:

「哭泣與流淚全是獻給先人的供品,這裡是可以盡情哭泣的好地方,我也在這裡盡情痛哭了無數次。」

這是從1999年開始,我為癌症過世的家屬們舉辦的支持團體中所發生的真實情況。

我是專職於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護理師諮商者(counselor),且長期致力於病人、家屬、遺族及護理師們的個人諮商(counseling)與籌辦支持團體的工作。

WHO在安寧療護的定義中,倡導對遺族關懷照護的重要性。日本國內安寧療護相關學會也認為必須更徹底地執行悲傷關懷(grief care)的工作,並且不遺餘力地展開遺族調查工作。雖然近年來癌症病人的支持團體已做得比較深入,但總感覺遺族關懷照護的工作才剛起步而已。因此,個人非常自豪對持續了11年為遺族們籌辦支持團體的這件事。

本書雖說是為家屬、遺族與護理師們所統整出來一本關於悲傷關懷的書,但是對於想開始參與支持團體的遺族們來說,也可以將此書視為能夠學到方法論的書籍。支持團體運作的方法不只有一種,希望此書能作為你開始支持團體活動的平台。對於在規模上無法達到小組型態,但想嘗試籌辦遺族關懷團體的人來說,應該可以學習到最基本應具備的運作本質。至於對遺族關懷照護都還無從著手的人來說,可以藉由與遺族的談話得知病人與家屬的想法,進而調整對病人及家屬的關懷照護方式。

喪失至親的遺族們逐漸復原的歷程是相當令人動容的,本書所指的復原,並非意味著恢復到原先的狀態,而是適應新環境,其中也包含了因為經歷過死別的體驗而使人成長更多,因此不是「復原(recovery)」,是「適應(adaptation)」。此外,現今在各種領域都能聽到「復原力(resilience)」這個名詞。復原力是指人類遇到嚴峻情況時,自身所擁有的內在力量能跨越此狀況,進而去適應它並重新站起來的力量與過程。因此,不要將悲慟只當作是一種負面情緒,其中也有著令人成長的契機。

因此,當書中出現「復原」這個字彙時,希望你能理解,它指的是上述的意義。

此外,雖然喪慟關懷(bereavement care)在國外已是眾所皆知的一般用語,但在本書,我用「悲傷關懷(grief care)」來包含「喪慟關懷」,以將對有悲傷經歷的護理師之關懷照護也納入此一詞彙。

話說回來,我們又是如何做悲傷關懷呢?又有多少護理師能認知自己也是需要悲傷關懷呢?

病人過世對於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一種失去的經歷。與交情越深的病人別離,越會引發深刻的悲傷。此外,像是無法與病人有良好的溝通、遭受無理的責罵,或是病人在病痛的過程中離開之情況,這些都會使人留下複雜的悲傷。傷害越深刻,復原的時間也越長。

醫護人員們有傾訴悲傷的機會嗎?平日被忙碌的工作追趕,全心全意想著下個病人的照護,而把悲傷都壓抑在自己身體的某個角落,不是嗎?會不會認為「自己是專業人士,不能為此感到悲傷」,將自己的情感棄置不顧呢?在死亡研討會上可以分享自己的情感嗎?你是不是認為「在研討會上表現個人情感,就不算專業人士」呢?

曾有次在護理部的研習中,談到關於遺族支持團體的話題時,聽到有人說:「只是聽到別人談起,就不自覺地流下眼淚,要才能忍住不哭呢?」著實讓我驚訝不已。參加研習的護理師中,也有人因為流下眼淚而感到不知所措,認為護理師不該哭泣,真是如此嗎?其實,流淚就是把悲傷帶走,哭泣也是在撫平心中的傷痛。

我本身喜歡團體治療,自從大學時代接觸會心團體(encounter group)後,就開始受到他們種種提攜。我大部分的工作是對病人、家屬、遺族和醫護人員做個人諮商。儘管如此,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以團體方式來進行。我主辦的支持團體有會心團體的精神,也就是尊重團員的主體性,視團員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已經達到復原的目標,是一種以信賴人性為基礎的團體。我認為不論何種團體,都是以互相支持來達到復原的目的。

基於這個想法,本書想要探討悲傷關懷與支持團體,以及遺族與護理師的悲傷關懷所交織而成的故事。

本書的構成如下。

首先,講述我為何會開始從事悲傷關懷的工作及自身的悲傷體驗。到目前為止我對於研究、臨床、現象學等方法都相當重視,因為作為從事與人有緊密關聯的專業人員,不能對自身的事情都不聞不問。這是採取與拙作《看護カウセリング》初版相同的看法。

首部曲討論關於對家屬、遺族們所做的悲傷關懷。

第1章是描述家屬、遺族所說的話,希望能貼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唯有傾聽家屬、遺族的心聲才可改變對於病人及家屬的關懷照護方式。

第2章談關於悲傷關懷的理論與現狀。本書並非對悲傷關懷的理論或研究進行詳盡的解說,而是希望護理師能藉由這本書瞭解悲傷關懷對他們的重要性。

第3章是講述如何給予悲傷中的家屬和遺族關懷與照護希望,對於正在煩惱如何在日常關懷中跟這些人互動的讀者們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二部曲是討論作為悲傷關懷方法之一的遺族支持團體。

第1章首先是針對團體治療法(group approach)的幾個方法做說明。團體治療法是指各種集體治療的總稱。我對癌症病人的短期支持團體與持續支持團體的操作方式都有經驗,目前運作的是遺族支持團體。我以長年從事輔導團體與醫療支持團體的經驗,來說明自己對於團體治療法的觀點。

第2章是悲傷關懷領域之團體治療法的回顧。

第3章是我曾實行過之遺族支持團體方法。衷心期望各位在建立支持團體時能參考這些經驗。

第4章是為那些沒有團體治療法經驗、欠缺舉辦組織性支持團體的時間與技巧,甚至連團員也湊不齊,但還是想開始籌辦遺族支持團體的人;或是不論如何,至少提供遺族們一個聚會場所的人,整理出一些可以多加留意的要點事項,希望能提供參考。

第5章是敘述遺族支持團體的實例。取材自身從1999年至今,傾注全力籌辦的活動。這是我認為對遺族有些許幫助的工作,也是能自我支撐的活動。敘述遺族們在支持團體中重生與成長的故事。

三部曲則是轉而探討護理師自身的悲傷關懷。本書並非只是探討病人過世後,對護理師的關懷這類狹義的悲傷關懷,而是把焦點放在令護理師悲傷的脈絡,也就是在照護病人與家屬互動中,所產生的各種感情及傷痛。

第1章描述護理師一直以來忽視自身悲傷的脈絡,探討為何現在才開始重視護理師的悲傷關懷?藉著回顧自身的臨床經驗來撫慰其心靈上的傷痕。

第2章探討護理師與牽動其情感的病人和家屬間之應對方式。雖然是以作者自身經驗為藍本,但應該與護理師的日常經驗相通,希望有助於讀者今後對病人、家屬的關懷照護。

第3章談論支持護理師的方法。支持團體應是一種互助支持的方法,但本章講述的是同事間或於日常會議場合等的相互支持,善用身邊各種的機會。

本書的特色是對我自身經歷過的實例有所著墨。在臨床中,每天都要煩惱在沒有正確答案的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突發狀況,還要周旋於病人、家屬、遺族與醫療人員之間。在遺族的支持團體裡,描述了一些因反覆嘗試、摸索而讓我抱著煩惱繼續進行的案例,這也意味著裡面有很偏離的敘述。但我認為坦率地記錄自己臨床中的感受,更可以看到真正的事實。因為主要描述的是有關自己照護癌症病人的家屬和遺族們的悲傷關懷經驗,對於在急救醫療領域中,如心肌梗塞等的突然死亡,或因犯罪、事故、災害等非預期的暴力性死亡所引起的悲慟與關懷,則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雖然無法給予在這類場合工作的人所要的答案,但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此外,在實例的描述上,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儘量做最小幅度的背景描述,並以不損及案例的本質下將事實稍做變更。姓名則使用假名。關於遺族的支持團體,也是得到參與者的同意後才作為研究或研究發表用途。

很抱歉本書無法提供你「應該如何做」這類的結論。面對沒有答案與得不到答案的現實情況,在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的痛苦中不斷生活著,你將發現這些經歷帶來的特殊意義。這些故事並非以第三者的立場,而是曾經親身感受到現場的種種情況、經歷過各種紛擾震撼的我才能敘述出來的。也許讀者想要的是清楚明白的答案,才比較容易讓人釋懷,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標準答案這種東西。藉由擁有同樣煩惱的我用不同的立場來敘述,相信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幫助,也希望能在閱讀之際,得到關懷與療癒。

支持團體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來的,能夠長期持續下去是因為有許多朋友相伴。小組剛起步運作時受到田上美千佳小姐、一鐵時江小姐與柏祐子小姐很多的幫助,現在則是與護理諮商室的野村喜三枝小姐一同運作,颯田優子護理師也利用休假時來幫忙,同時也得到許多來自碩士生的鼓勵。

戶田中央醫科集團的會長中村隆俊醫師與戶田中央綜合醫院的理事長中村毅醫師是首先開始接受遺族支持團體企劃的醫院體系高層。我目前的活動則是受到戶田中央綜合醫院院長原田容治醫師的支持,護理部將此團體納入培訓部門。

在各種研討場合中所聽到的護理師們談話,也成為本書的發想之一。

昔日因結識了會心團體,今日支持團體才得以運作,衷心地感謝見藤隆子老師帶領我認識不同的世界。護理諮商的活動也是如此,如果沒有遇到見藤老師,就不會有今日的我,這是我的肺腑之言。

此外,任職於東洋大學教授並兼任精神科醫師的白石弘巳醫師,在某個座談會發表時,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團體運作本質的重要建言。

熱心的醫學書院編輯負責人石塚純一先生,為了更瞭解我工作的實際運作,甚至參與了遺族支持團體當觀察員。為了讓本書更淺顯易懂,製作部的富岡信貴先生仔細地幫忙校正,石塚先生的上司白石正明先生也在背後支持著我們。

最後,衷心感謝許多病人、家屬、遺族與職場的同仁,以及一路支持、教導我的恩師、朋友及家人。無法一一列出各位的名字令我十分的過意不去,但各位的恩澤都深切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謹將本書獻給曾與我相遇的已逝人們和永遠活在我心中的父母親。

2011年新春


目錄:

談我個人的悲傷體驗—

接觸悲傷關懷的契機 1

首部曲—家屬、遺族的悲傷關懷 19

chapter 1 遺族的心聲 21

1. 成為遺族後的心情 21

2. 照顧病人時的心情 26

3. 會讓家屬、遺族感到受傷的話語 32

chapter 2 悲傷關懷的理論與現況 34

1. 為何現在遺族的悲傷關懷受到重視 34

2. 悲傷關懷是什麼? 37

chapter 3 關懷悲傷家屬與遺族的應對方式 47

1. 回應家屬的不安 47

2. 病人死亡後的護理照顧 47

3. 對於家裡有孩童者的建議 48

4. 悲傷關懷的重點 52

5. 悲傷的評估 62

二部曲—給遺族的支持團體 65

chapter 1 恢復關聯的團體治療法 67

1. 各種團體治療法 67

2. 團體治療法的本質 72

chapter 2 以遺族為對象的團體治療法回顧 75

1. 以家屬為對象的團體治療法 75

2. 以遺族為對象的團體治療法 76

chapter 3 為遺族舉辦支持團體之方法與注意事項 79

1. 對象 80

2. 篩選 80

3. 邀請的方法 80

4. 團體的形態 82

5. 費用 84

6. 工作人員 84

7. 場地與設置 85

8. 說明會 85

9. 時程表 86

10. 療程的內容 86

11. 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 89

12. 資料收集 90

13. 面臨棘手狀況的推動方式 91

14. 過來人經驗分享會 92

15. 催化員的基本態度 93

chapter 4 想開始進行遺族的支持團體時 97

1. 提供場所 97

2. 有護理師參加 98

3. 制定規範 98

4. 護理師也可以哭泣 99

5. 預留回顧的時間 99

6. 遇到困難時與專家討論 100

7. 確實掌握在團體中的重要態度 100

chapter 5 遺族支持團體中的談話 102

1. 支持團體參與者的體驗 102

2. 傾訴與從悲傷中復原的過程 127

3. 年輕喪夫女性的悲傷復原過程 131

三部曲—護理師自身的悲傷療癒 147

chapter 1 護理師需要悲傷關懷的理由 149

1. 無視護理師自身悲傷的環境 149

2. 傾訴為何是件重要的事 150

3. 成為病人與家屬挹注情感的容器 151

4. 護理是情緒勞動的工作 152

5. 對於瀕死病人的複雜情感 153

6. 認同自己的情感:真誠一致 155

7. 互相支持 156

chapter 2 與影響護理師情緒起伏的病人、家屬之應對方式 158

1. 當病人說「我想死」時 158

2. 自己用情太深時 168

3. 與溝通不良的人相處時 173

4. 護理師被二分法分類時 184

5. 遇到暴力對待時 186

6. 病人自殺時 188

chapter 3 支持護理師的方法 191

1. 遺族的支持團體 191

2. 為參與安寧緩和療護團隊舉辦的會心團體 194

3. 實例檢討 196

4. 死亡案例討論會 201

5. 真誠一致的方法 205

6. 護理師的自我調適 210

7. 在護理站內發牢騷 215

後記 217

資料 221

參考文獻 233

索引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