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學入門十講

080-076C/9789863685128

ISBN

9789863685043

作者/出版社

*陳柏源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3/1

定價NT$ 200
NT$ 180
數量

重量:0.11kg  頁數:128   裝訂:平裝  開數:14.5 x 10.1 cm  印刷:單色


簡介

「中醫之針灸、把脈和氣功—為古代中國人之智慧結晶」,中醫學歷經數千年的演變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及思維之中,不只是醫療、保健、品茶、飲食、芳香療法等文化,就連策略學、兵法、武經七書等都融入其中。作者鑽研中醫學數十年,將其中醫學知識集結成書,提供現代人中醫藥材養生與生活之道。書中內容包括中醫診斷學、針灸學、內科學、方劑學、中藥學、傷科與眼科、氣功養生與體質學,以及醫學與易經、現代中醫之發展近況淺介。配合小巧的口袋書設計,內容精要實用,是中醫學入門的掌中寶。


前言

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中醫養生與抗衰老再生醫學

中醫養生與其他醫學不同之處,在於首重於預防醫學及自身免疫的強化。內經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是此意!在「上工治未病」的原則之下,固本培元、去瘀生新,乃是中醫學中最重要之原則!

自古以來,「一針、二灸、三用藥」,是中醫的準繩。以針灸推拿為始,來「導之以氣」,以增加自身免疫功能為首要之務,再用藥物與健康食品來「補之以味」以竟其功。與現代社會企業文化中,「先溝通」來達成共識,之後「再行動」的原則相同。不僅節省成本,且可以順利達成目的,並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在現代醫學中,以幹細胞治療並配合中醫針灸用藥與太極拳相關運動作為中風後的治療與復健已經逐漸發展。中醫不再侷限於使用三根手指頭把脈,憑藉經驗或驗方來開中藥而已!拜現代科技之賜,融入幹細胞與醫學工程,中醫的發展更多元,且前景不可限量!

然而,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結晶——中醫,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得很完全的,也並非純粹使用科技儀器就可以取代資深中醫師的數十年臨床經驗,甚至於上千年的中國遠古智慧!在當今生物醫學與分子生物學高度發展的世代裡,必須有一套簡單實用且可以快速入門的書籍來介紹給當代的生物科學專家。在不失中醫的原味下,賦予中醫學一個嶄新的生命與面貌!

柏源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博士,亦是我的學弟,長年向我請益中醫及本草相關的知識與臨床課題,十分用心與關心傳統中醫的研究與發展。相信這本《實用中醫學入門十講》,可以帶給讀者對中醫新的體驗與收穫!

林源泉 醫師

台北巿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中華黃庭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中國醫藥大學博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

推薦序

林源泉醫師....................................................... iii

林勝傑總會長................................................. vi

鄭志鴻教授...................................................... ix

蔡士彰主任...................................................... xi

前言` ................................................................... xiii

第一講 不只拍照 數位相機

也可以拿來「看」病....................... 1

第二講 未來醫療潛力:

聽聲音辨識疾病以音樂來治癒..... 7

第三講 「最近過得好不好?」

醫生察言觀色有學問..................... 13

第四講 在國外研究大放異彩的

中醫針灸療法.................................. 19

第五講 服用中藥須注意「陰陽調和」,

否則病癒也會元氣大傷................ 27

第六講 藥補須注意副作用 中西醫整合

療效更佳............................................ 35

第七講 你應該知道的中醫小常識:

中藥也有分三品、論輩分............. 43

第八講 你知道嗎?中醫推拿師也要熟練

針灸認穴的功夫............................... 49

第九講 吃藥後「病」會好但「身體」

不會好,氣功與靜坐是恢復

健康的好選擇................................... 55

第十講 為什麼不能吃冰?中醫體質

分九種,你知道自己是什麼

體質嗎?............................................ 61

附錄一 ............................................................... 67

附錄二 ............................................................... 72

作者中英文簡介 ..................................... 82

Denita R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