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手冊-基礎與應用

080950-001C/ 9576669618

ISBN/ 9576669618
作者/出版商 俞長榮/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3/ 1

定價NT$ 180
NT$ 162
數量

開數:25K

簡介:
有道是:"開方如用兵",作者從許多臨床、教學、科研中領悟到,一紙處方包含頗多學問。故試圖從處方的基本知識、開方與用藥的關係、處方的技巧、提高處方水準的方法、名醫處方經驗以及常用方的配伍技巧等六大部份進行探討,編寫成本書,相信對中醫臨床,特別是青年中醫同道將多所幫助。

作者序:
怎樣開好中藥處方?幾乎每一個涉足杏林的中醫都會迫不急待地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似易實難、似淺實深、似平淡卻奧妙無窮的問題,竟使得不少人茫然,或者感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人說開方如用兵,有人說開方如弈棋,有人說開方如烹調,比喻固然巧妙,其實也僅是形似而已,並未真正揭示開方的實質,自然也無法圓滿地解答這個問題。

我們從許多的臨床、教學、科研中領悟到︰一紙處方包含頗多學問,它是醫生臨證省疾察病、診斷施治過程的智慧結晶,也是診治構思和技巧的傳神所在。一張好的處方,不但配伍嚴謹,加減有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反映醫者的學術流派及其臨證特點。這類的處方,往往得到同行讚賞,甚至令人叫絕,其療效當然也是較高的。

歷代許多名方,有的被奉為經方,作為臨證圭臬,有的被重覆實踐,沿用不衰;有的還被編成歌訣,便於記誦流傳。我們在學習研究並繼承應用前人許多名方之後,感到它們雖有各種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針對目標,但都能得到後人的重覆檢證,肯定療效,其中必定蘊含著某些內在關聯。若能從中探索出幾條規律,將有助於提高處方水準。沿著這條思路,我們試圖從處方的基本知識、開方與用藥的關係、處方的技巧、提高處方水準的方法、名醫處方經驗以及常用方的配伍技巧等六大部分進行探討,編寫成本書。讓讀者既了解處方的內容與形式,又掌握處方的要領與技巧,對中醫臨床特別是臨證伊始的青年中醫同道或許有些幫助。

處方之學博大精深,學無止境。因此,一旦提筆論述這個問題時,縱使我們夙興夜寐,推敲再三,仍然感到一筆所及,水準有限。本書付梓,目的是希望拋磚引玉,得到高明的批評指正,俾臻完善。
本書承蒙俞長榮教授審閱並賜序,特志謝忱。

作者
甲戌菊月於福建中醫學院

譯者序:
一位著名科學家曾說過︰中醫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話很有深意。他不是從事中醫專業,但能提出這一看法,說明對中醫相當了解。中醫是一門科學為眾所公認,這裡不贅述。為什麼說又是一門藝術?我的體會是指中醫有它獨具的特色。特色不等於藝術,但藝術必有特色。作為傳統醫學,中醫臨證從察病診斷、論治、開方,處處都反映出它的特色,尤其在處方這一環節更是顯而易見。

前輩許多名醫,對處方的要求都十分嚴格,不但講究書法,布局美觀,而且寓理於方,令人讚嘆﹗因而不少名家處方手跡被人珍藏,供作文物鑑賞並留傳後代。這僅是其一。更主要的是,一張好的處方,藥物配伍嚴謹,加減有度,隨證化裁,展現高明。它能讓同行矚目,經得起玩味,既見到規矩,又睹其方圓。可比弈棋,布局行陣既有常理,又有絕招,棋藝高低,行家一般都能看出。同樣道理,從一紙處方可以約略窺見醫者的臨證水準。如果把處方比喻為學生的一份試卷,那麼這份試卷能否答好,取決於他們的學業根底。平時不下苦功,臨場就只能徒喚奈何。所以,一紙處方實際是醫者理論基礎、診治知識、臨證構思、遣藥技巧的綜合產物,看似尋常,其實大有學問。

本書是作者在學習研究前人許多名方之後,從各種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中,探索處方方法的某些共同規律,供中醫同道參考,冀能對提高處方水準有所助益。我並不認為本書盡善盡美,但他們能領悟到處方大有學問這個道理,用“怎樣開好中藥處方”這個極平常但又是最基本的題目來做文章,倒是值得讚許的。

現今中醫已發展到新的高度,層次越高基礎越要紮實,此乃物之常理。可是,我們中醫同道並不皆諳此理。不少人忽略了基本功訓練,診斷圍繞理化檢測指標打轉(應該說,現代化檢測是必要的,但中醫本色不能丟),開方遣藥“對號入座”,有的甚至連“號”也不曾對上,只不過是若干中藥的湊合,有中藥之名,而無中醫之“味”。憑我的直觀感覺,我們如今的處方水準非但沒有超越前人,反而遜色得多。按歷史發展的規律,本不該如此,但遺憾的卻是事實。這究竟是為什麼?關鍵問題是基本功沒有夠硬。

當本書付梓之際,聯想所及,說了這許多題外話。拙意在於重覆強調發揚中醫特色,呼籲重視基本功訓練,並願與讀者共勉。

俞長榮
1994年11月於福建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