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學:肌肉骨骼疾病診斷技術

451309-061C/9789863680789

ISBN
9789863680789
作者/出版社
*羅苑禎 /監修:王亭貴
出版年代/版次
2015/1

定價NT$ 1,250
NT$ 1,125
數量

重量:0.7kg 頁數:328  裝訂:平裝 開數: 26*19CM 印刷:雙色+彩色

圖: 全書圖示

簡介:
如何利用超音波檢查作肌肉骨骼系統的疾病診斷,是復健科、骨科等專業人士的必備技能。本書以豐富的圖像,清楚示範四肢、髖關節等部位超音波檢查的姿勢和步驟,並提示超音波探頭操作的方式。除此之外,針對檢查結果以超音波圖像呈現,且輔以解剖圖、X光和電腦斷層影像的說明,並對重要部位或特殊病變,採以「Q and A」的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解釋。書中「異常影像」單元則以患部超音波影像和正常影像作對照,來幫助讀者分辨。而書中提供肌肉骨骼超音波解剖說明,亦是罕見資料,不僅是學生研習復健科、放射科和骨科等學科的教材,亦適合醫師或技師參考使用。

 影像學書籍最重要的是圖像夠多,且標示清楚、閱讀方便,本書編排特色即符合上述實用需求:
一、全書從頭至尾都以圖像呈現,各個章節以一個關節為單位說明,從擺位講起,配合真人示範照片,明確易懂。接著一步一步說明檢查順序與移動方向,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按部就班按步驟掃描,而且每個橫切面再對照超音波影像,讓讀者更清楚檢查內容。
二、本書的超音波影像和骨骼肌肉解剖圖相互呼應,配合解剖示意圖,讀者可一目了然。書中的單元「異常影像」直接把正常與異常的圖像並列比較,再標示異常之處,簡單易懂。
三、圖片說明直接標註在影像圖片上,清楚且不易混淆。

 序言
筆者大學在四年級(1987年)時,於伊東紘一老師(自治醫科大學臨床病理名譽教授)主辦的學術研討會上,第一次握到超音波探頭。當時主要是觀察心臟或腹部臟器,並未仔細觀察韌帶或末梢神經,那時也覺得超音波的功能就是用來掃描臟器而已。畢業之後,我進入骨科專科,診斷的工具不外乎就是X光、CT或MRI,對於判讀起來不甚明白的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完全無法感受其魅力。
但,2001年推出的攜帶型超音波診斷裝置─Sonosite180是個轉捩點。隔年,Sonic Japan的松崎正史先生和大槻宏芳先生向我介紹這台機器,並透過井樋榮二教授(現東北大學骨科教授)迅速地將其引進院內。過去共事的高橋周醫師(氣仙沼市立醫院骨科)、山本宣幸醫師(東北大學骨科),以及肩關節團隊的後輩們都很常用,無論是在門診、運動現場、甚至鄉鎮內的義診,都可見到Sonosite180的影子。2008年9月,我轉任至城東骨科醫院後,在20個月內舉辦了56場超音波相關的演講,在水谷羊一院長的努力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研修人員超過30名,且專業不限於骨科,還有麻醉科(疼痛控制診所)、放射科、風濕免疫科,以及負責地區醫療的綜合診療科等領域。
在美國及大部分歐洲國家,影像診斷裝置是隸屬於放射科。超音波檢查屬預約制,大大削弱了超音波可即時提供影像的優勢。但超音波裝置確實是醫師們的得力助手,透過問診、視診、觸診,再搭配超音波觀察身體內部,將診斷到治療的時間縮至最短,是最能有效利用超音波裝置的方式。而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各科醫師都可使用超音波診斷裝置。且我相信,由一科一台、一個診間一台,進而至一位醫師配有一台超音波診斷裝置的日子亦不遠矣。
本書針對身體各部位的介入方法做深入淺出的說明,且包含豐富的肌肉骨骼超音波解剖資料,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創舉。在此,我要感謝提供電腦斷層影像(CT)的秋田大學放射技術師谷口直人先生、提供大量解剖資料的秋田大學解剖學教室的阿部寬教授和工作人員,以及Medical View公司從企劃到發行本書皆勞心勞力的承辦人松原かおる和藤原琢也。
也希望本書對於肌肉骨骼系統超音波的普及,能略盡棉薄之力。
2010年5月 皆川洋至
目錄

超音波簡介
肌肉骨骼系統組成概觀12
1.骨骼12
2.軟骨113
3.肌肉13
4.肌腱16
5.韌帶18
6.末梢神經19
7.血管20

上肢
手指22
■掌側掃描
檢查擺位23
檢查順序24
描出屈拇肌24腱
STEP 1 屈拇長肌腱(FPL)的縱切面24
STEP 2 屈拇長肌腱(FPL)的橫切面27
描出食指到小指的屈肌腱30
STEP 1 屈指淺肌(FDS)、屈指深肌(FDP)的縱切面30
STEP 2 屈指淺肌(FDS)、屈指深肌(FDP)的橫切面35
描出手部內在肌群39
STEP 1 大魚際肌的橫切面39
STEP 2 大魚際肌的縱切面41
STEP 3 小魚際肌的橫切面42
STEP 4 小魚際肌的縱切面44
STEP 5 蚓狀肌、掌側骨間肌45
STEP 6 背側骨間肌、掌側骨間肌46

■橈側、尺側掃描
檢查擺位48
檢查順序48
STEP 1 拇指MP關節的側副韌帶48
STEP 2 食指到小指的側副韌帶50

■背側掃描
檢查擺位52
檢查順序52
STEP 1 伸肌腱的橫切面52
STEP 2 伸肌腱的縱切面58
Echo anatomy63

腕關節66
■掌側掃描
檢查擺位67
檢查順序6868
描出腕隧道入口處68
STEP 1 豆狀骨、舟狀骨結節68
STEP 2 屈肌腱、橫腕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正中神經68
STEP 3 蓋用氏隧道 [尺神經(UN)、尺動脈(UA)]68
描出腕隧道近端71
STEP 1 正中神經的橫切面72
STEP 2 正中神經的縱切面72
描出腕隧道遠端73
STEP 1 腕隧道的遠端73

■橈側掃描
檢查擺位73
檢查順序74
STEP 1 伸肌腱第一背腔室 [外展拇長肌(APL)、伸拇短肌(EPB)]74

■背側掃描
檢查擺位76
檢查順序77
STEP 1 伸肌腱第二背腔室 [橈側伸腕長肌(ECRL)、橈側伸腕短肌(ECRB)]77
STEP 2 伸肌腱第三背腔室 [伸拇長肌(EPL)]79
STEP 3 伸肌腱第四背腔室 [伸指總肌(EDC)、固有伸食指肌(EIP)]81
STEP 4 伸肌腱第五背腔室 [固有伸小指肌(EDQ)]85

■尺側掃描
檢查擺位86
檢查順序87
STEP 1 伸肌腱第六背腔室 [尺側伸腕肌(ECU)]87
STEP 2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90
Echo anatomy91

肘關節100
■腹側掃描
檢查擺位101
檢查順序101
描出肱骨遠端101
STEP 1 肱骨骨幹101
STEP 2 橈骨窩、冠狀窩102
STEP 3 小頭、滑車103
描出肱橈關節107
STEP 1 肱橈關節的縱切面107
STEP 2 肱橈關節近端108
STEP 3 肱橈關節遠端110
描出肱尺關節113
STEP 1 肱尺關節的縱切面113
STEP 2 肱尺關節近端114
STEP 3 肱尺關節遠端115

■內側掃描
檢查擺位117
檢查順序118
STEP 1 尺側副韌帶前束的縱切面118
STEP 2 肘隧道122

■外側掃描
檢查擺位128
檢查順序129
STEP 1 縱切面129
STEP 2 橫切面129

■背側掃描
檢查擺位135
檢查順序137
STEP 1 鷹嘴窩137
STEP 2 鷹嘴突139
STEP 3 肱骨小頭142
Echo anatomy146

肩關節152
■腹側掃描
檢查擺位153
檢查順序154
描出肱二頭肌長頭腱154
STEP 1 肱二頭肌長頭腱154
STEP 2 橫切面156
STEP 3 縱切面157
描出肩胛下肌腱158
STEP 1 縱切面158
STEP 2 橫切面159

■外上方掃描
檢查擺位165
檢查順序166
STEP 1 旋轉肌群(Rotator cuff)縱切面166
STEP 2 旋轉肌群(Rotator cuff)橫切面167

■背側掃描
檢查擺位171
檢查順序172
STEP 1 關節腔172
STEP 2 內轉外轉的動態觀察173

■腋窩掃描
檢查擺位 176
檢查順序 177
STEP 1 肱骨頭177
STEP 2 肩關節盂前下方、盂唇177

■內上方掃描
檢查擺位 179
檢查順序180
STEP 1 上方盂唇180
STEP 2 肩關節外展90°的動態觀察180
Echo anatomy182

下肢
小腿、踝關節186
■腹側掃描
檢查擺位 187
檢查順序187
STEP 1 脛骨187
STEP 2 踝關節(距骨小腿關節)191

■外側掃描
檢查擺位 195
檢查順序195
STEP 1 外踝195
STEP 2 前脛腓韌帶(AITFL)197
STEP 3 前距腓韌帶(ATFL)200
STEP 4 跟腓韌帶(CFL)205
STEP 5 腓骨肌腱(PT)207

■內側掃描
檢查擺位 211
檢查順序211
STEP 1 三角韌帶211
STEP 2 跗骨隧道212

■背側掃描
檢查擺位 214
檢查順序215
STEP 1 腓腸肌、比目魚肌215
STEP 2 跟腱(阿基里斯腱)217
Echo anatomy222

膝關節230
■腹側掃描
檢查擺位 232
檢查順序233
描出髕骨近端233
STEP 1 髕骨上囊233
STEP 2 股四頭肌腱237
描出髕股關節240
STEP 1 髕骨240
STEP 2 髕股關節243
描出髕骨遠端245
STEP 1 髕腱 (膝腱)245
STEP 2 股骨承重部249
STEP 3 前十字韌帶(ACL)253

■內側掃描
檢查擺位 254
檢查順序255
STEP 1 內側副韌帶(MCL)255
STEP 2 內側半月板(MM)257
STEP 3 鵝掌肌腱群260

■外側掃描
檢查擺位 263
檢查順序264
STEP 1 外側副韌帶(LCL)264
STEP 2 股二頭肌腱264
STEP 3 髂脛束(ITT)265
STPE 4 外側半月板(LM)266

■背側掃描(膕窩)
檢查擺位 269
檢查順序269
STEP 1 膕窩囊腫(貝克氏囊腫)269
STEP 2 後十字韌帶(PCL)273
STEP 3 腓腸豆(Fabella)274
STPE 4 神經血管束275
Echo anatomy278

髖關節、大腿288
■腹側掃描
檢查擺位 290
檢查順序291
STEP 1 髖關節291
STEP 2 髂腰肌、神經血管束294
STEP 3 髂骨前下棘 (AIIS)297
STPE 4 髂骨前上棘 (ASIS)300
STEP 5 股直肌302

■內側掃描
檢查擺位 306
檢查順序306
STEP 1 內收肌橫切面306
STEP 2 內收肌縱切面307

■外側掃描
檢查擺位 310
檢查順序310
STEP 1 橫切面310
STEP 2 縱切面312

■背側掃描
檢查擺位 315
檢查順序317
STEP 1 坐骨神經317
STEP 2 腿後肌群319
Echo anatomy323

索引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