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生理學(第11版)(Guyton: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1/e)

2211-017C/9789868379275

ISBN
9789868379275
作者/出版社
樓迎統 總編譯 / Elsevi
出版年代/版次
2008/11

定價NT$ 1,900
NT$ 1,710
數量

頁數:1116    裝訂:精裝  開數:26.6 x 19.4  印刷:雙色

目錄 (CONTENTS)
I
生理學簡介:細胞與普通生理學
Introduction to Physiology:
The Cell and General Physiology
1 人體的功能性系統及“內在環境”
的調控 3
細胞是身體的基本生活單位 3
細胞外液-“內在環境” 3
主要功能系統的“恆定”機制 4
恆定性 4
細胞外液運輸與混合系統-
血液循環系統 4
細胞外液中養分之來源 5
代謝終產物的排除 5
人體功能的調節 5
生殖 6
人體的控制系統 6
調控機制的實例 6
控制系統的特性 7
總結-人體的自動性 9
2 細胞及其機能 11
細胞構造 11
細胞的物理結構 12
細胞的膜狀結構 12
細胞質及胞器 14
細胞核 17
核膜 17
核仁及核糖體的形成 18
比較動物細胞與生命的前細胞形式 18
細胞的功能性系統 19
細胞的攝食-細胞的內攝作用 19
細胞內的胞飲與胞噬外來物質之攝
食作用 -溶體的功能 20
藉由內質網與高基氏體合成與形成
細胞內結構 20
從營養素獲取能量-粒線體的功能 22
細胞的運動 24
阿米巴樣運動 24
纖毛與纖毛運動 24
3 蛋白質合成、細胞功能和細胞增
殖的基因控制 27
細胞核中的基因 27
遺傳密碼 29
細胞核內的DNA密碼在細胞質中被轉
錄成RNA密碼-轉錄過程 30
RNA的合成 30
利用DNA股作為模板,將活化核A
酸聚合成RNA鏈-“轉錄”過程 31
信息RNA-密碼子 31
轉運RNA-反密碼子 32
核糖體RNA 33
核糖體中蛋白質的形成-
“轉譯”過程 33
細胞中其他物質的合成 35
細胞內基因功能與生化活性的控制 35
基因調節 35
藉由調節控制細胞內功能 36
DNA-基因系統亦可控制細胞增殖 37
細胞增殖始於DNA複製 37
染色體及其複製 38
細胞有絲分裂 38
細胞生長與細胞生殖的控制 39
細胞分化 40
細胞凋亡-程式性細胞死亡 40
癌症 40
II
膜生理學,神經和肌肉
Membrane Physiology, Nerve, and Muscle
4 通過細胞膜的物質運輸 45
細胞膜的脂質障壁與細胞膜運輸蛋白質 45
擴散 46
通過細胞膜的擴散 46
通過蛋白通道的擴散與這些通道的
“閘門” 47
促進擴散 49
影響淨擴散速率的因素 50
穿透選擇性通透膜的滲透作用-
水的“淨擴散” 51
物質穿透膜的“主動運輸” 52
初級主動運輸 53
次級主動運輸-協同運輸與反向運輸 54
通過細胞層主動運輸 55
5 膜電位與動作電位 57
膜電位的基本物理學 57
擴散造成的膜電位 57
膜電位的測量 58
神經的靜止膜電位 59
正常靜止膜電位的由來 60
神經的動作電位 61
電壓門控鈉與鉀通道 62
引起動作電位現象之摘要 64
在動作電位期間,其他離子的角色 64
動作電位的啟動 65
動作電位的傳導 65
動作電位完成後鈉與鉀離子濃度梯
度的重建-能量代謝的重要性 66
某些動作電位的高原期 66
某些可興奮性組織的節律性-反覆性
放電 67
神經幹訊號傳遞的特性 68
興奮-動作電位的激發過程 69
動作電位後的“不反應期”,在此
期間的新刺激無法被激發 70
興奮性的抑制-“穩定劑”與局部麻
醉劑 70
記錄膜電位與動作電位 70
6 骨骼肌的收縮 72
骨骼肌的生理解剖結構 72
骨骼肌纖維 72
肌肉收縮的一般機制 74
肌肉收縮的分子機制 74
收縮性蛋白絲的分子特徵 75
肌動蛋白絲與肌凝蛋白絲之重疊程度
對於肌肉收縮時產生張力的影響 77
收縮速率與負荷量之間的關係 78
肌肉收縮的能量學 78
肌肉收縮期間的作功量 78
肌肉收縮的能量來源 79
整束肌肉收縮的特徵 80
骨骼肌收縮的力學 81
肌肉重組以配合功能運作 82
屍僵 83
7 骨骼肌的興奮:神經肌肉傳導與
興奮-收縮偶合 85
由神經末梢至骨骼肌纖維的衝動傳遞:
神經肌肉接合點 85
神經末梢分泌乙醯膽鹼 85
乙醯膽鹼形成與釋放的分子生物學 88
增強或阻斷神經肌肉接合點傳遞的藥物 88
重症肌無力 89
肌肉動作電位 89
藉由“橫小管” 將動作電位傳遞至
肌纖維內部 89
興奮-收縮聯合 89
橫小管-肌漿內質網系統 89
肌漿內質網釋放鈣離子 90
8 平滑肌的收縮與興奮 92
平滑肌的收縮 92
平滑肌的種類 92
平滑肌的收縮機制 93
鈣離子對收縮的調節作用 95
平滑肌收縮的神經與激素的控制 95
平滑肌的神經肌肉接合點 95
平滑肌的膜電位與動作電位 96
局部組織因子與激素在無動作電位
下引起平滑肌收縮的影響 98
引起收縮的鈣離子的來源 (1) 穿過細
胞膜與 (2) 來自於肌漿內質網 99
III
心臟
The Heart
9 心肌;心臟和瓣膜的幫浦功能 103
心肌生理學 103
心肌的生理解剖學 103
心肌的動作電位 104
心動週期 106
收縮期及舒張期 106
心電圖和心動週期的關係 107
心房的初級幫浦功能 107
心室的幫浦功能 108
瓣膜的功能 109
主動脈壓力曲線 109
心音和心臟幫浦的關係 109
心臟的功輸出 110
心室幫浦功能的圖形分析 110
心臟收縮的化學能量:心臟氧的利用 111
心臟幫浦的內在調節 111
心臟幫浦的內在調節法蘭克-史達
林機制 111
鉀與鈣離子對心臟功能的影響 113
溫度對心臟的影響 114
增加動脈壓力的負載(到達一個極
限)並不會降低心輸出 114
10 心臟的節律性興奮 116
心臟的特殊興奮及傳導系統 116
竇房結 116
結間路徑和經由心房傳遞的心臟衝動 118
房室結與心房至心室間衝動傳遞之
延遲 118
心室內普金杰系統的快速傳遞 119
心臟衝動在心室肌肉中的傳遞 119
心臟衝動散布於整個心臟的概要 120
心臟興奮及傳導的控制 120
心臟的節律器-竇房結 120
普金杰系統造成心室肌肉同步收縮
所扮演的角色 121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對心臟節律性及
衝動傳導的控制 121
11 正常的心電圖 123
正常心電圖的特性 123
去極化波與再極化波 123
心房和心室收縮與心電圖各波的關係 125
心電圖上的電壓與時間的刻度 125
心電圖的記錄方法 126
筆記錄器 126
心動週期中電流在心臟的流動 126
在一個部分去極化的合體心肌上記
錄電位 126
心臟附近胸腔的電流流動 126
心電圖導程 127
三種雙極肢導 127
胸導程或稱胸前導程 129
加強的單極肢導 129
12 心肌與冠狀動脈血流異常的心電
圖判讀:向量分析 131
心電圖向量分析的原理 131
用向量來表示電位 131
用度數表示向量的方向 131
每個標準雙極和單極肢導的軸線 132
不同肢導所記錄電位的向量分析 133
正常心電圖的向量分析 134
心室去極化時產生的連續性間隔向
量-QRS
綜合波 134
再極化時的心電圖-T波 134
心房的去極化- P波 136
向量心電圖 136
心室QRS的平均電軸線及其重要性 137
由標準肢導心電圖決定電軸線 137
引起軸線偏移的心室異常狀態 138
引起QRS綜合波電壓異常的情況 140
標準雙極肢導電壓的增加 140
心電圖電壓之減少 140
QRS綜合波的延長和變形 141
心臟肥大或擴張造成QRS綜合波的
延長 141
普金杰系統阻斷引起延長的QRS綜
合波 141
引起QRS綜合波異常的情況 141
損傷電流 141
損傷電流對QRS綜合波的影響 141
J點-分析損傷電流的0度參考電位 142
冠狀動脈局部缺血引起的損傷電流位 143
T波的異常 145
去極化波傳導的減慢如何影響T波
之特性 145
部分心室肌肉去極化減短引起的T
波異常 145
13 心律不整和其心電圖的判讀 147
異常的竇房結節律 147
心搏過快 147
心搏過慢 147
竇房心律不整 148
心臟內的衝動傳導阻斷引起的異常節律 148
竇房結阻斷 148
房室阻斷 148
不完全的房室阻斷 149
不完全的心室內阻斷-交替波 150
過早收縮 150
心房過早收縮 150
房室結或房室束的過早收縮 150
心室過早收縮 151
陣發性的心搏過快 151
心房的陣發性心搏過快 152
心室的陣發性心搏過快 152
心室顫動 152
再進入現象-“圓周移動”為心室
顫動的理論依據 153
顫動的連鎖反應機制 153
心室顫動之心電圖 154
心室的電擊去顫動法 154
用手推動心臟的幫浦功能(心肺復
甦術)作為去顫動的救助方式 155
心房顫動 155
心房撲動 156
心搏停止 156
IV
循環系統
The circulation
14 循環系統概論;血壓,血流和血
管阻力的醫學物理學 161
循環系統的物理特性 161
循環功能的基礎理論 163
血壓,血流和血管阻力間的關係 164
血流 164
血壓 166
血流的阻力 167
血壓對血管阻力和組織血流的影響 170
15 血管的擴張度和動脈與靜脈系統
的功能 171
血管的擴張度 171
血管的順應性(或容量) 171
動脈與靜脈循環系統的體積-壓力
曲線 172
血管順應性的延遲(壓力-擴張) 172
動脈壓的脈動 173
傳導至周邊動脈的壓力脈動 174
臨床上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方法 175
靜脈與它的功能 176
靜脈壓-右心房壓(中央靜脈壓)
和周邊靜脈壓 176
靜脈的血液儲存功能 179
16 微循環與淋巴系統:微血管液體
交換,組織間液和淋巴的流動 181
微循環與微血管系統的構造 181
微血管中血液的流動-血管運動 182
微血管系統的平均功能 183
水份,養分和其他物質在血液與組織
間液間的交換 183
經由微血管膜的擴散 183
組織間隙與組織間液 184
微血管的液體過濾是取決於流體淨力
壓、膠體滲透壓和微血管過濾常數 185
微血管的流體淨力壓 186
組織間液壓 187
血漿的膠體滲透壓 188
組織間液的膠體滲透壓 188
經由微血管膜的液體交換 189
微血管液體交換的史達林平衡定律 189
淋巴系統 190
身體的淋巴管 190
淋巴液的形成 191
淋巴液的流速 192
淋巴系統在控制組織間液的蛋白質濃度,體積與組織間液壓力上所扮演
的角色 193
17 組織對血流的局部與體液的調控 195
針對組織需求所產生的局部血流調控 195
血流調控的機制 196
局部血流的急性調控 196
長期的血流調節作用 200
側枝循環的形成-長期局部血流調
控作用的現象 201
循環系統的體液調控 201
血管收縮劑 201
血管擴張劑 202
其他化學因素和離子對血管的調控 202
18 循環系統的神經性調節與動脈壓
的快速調控 204
循環系統的神經性調節 204
自主神經系統 204
神經系統在動脈壓的快速控制上所
扮演的角色 208
在肌肉運動和承受其他壓力時動脈
壓的增加 208
維持正常動脈壓之反射機制 209
中樞神經系統的缺血反應-藉由腦
部的血管運動中樞對腦部血流減
少所產生的反應而控制動脈壓 212
動脈壓的神經調控之特色 213
骨骼神經和肌肉在增加心輸出量和
動脈壓上所扮演的角色 213
動脈壓的呼吸波動 214
19 腎臟在長期調控動脈壓與高血壓
的重要角色:調控血壓之整合系統 216
調控動脈壓的腎臟-體液系統 216
壓力利尿作用的定量以作為控制動
脈壓的基礎 217
腎臟排泄體液的功能損壞所引起的
慢性高血壓 220
腎素一血管收縮素系統在血壓的調控
和高血壓上所扮演的角色 223
腎素一血管收縮素系統的組成 223
與血管收縮素有關的高血壓型態:
腎素分泌的腫瘤或注射血管收縮
素II引起的高血壓 226
結合容積過多和血管收縮兩者所導
致的其他高血壓類型 227
原發性高血壓 228
動脈壓調節之整合的,多面向的系統
之總結 230
20 心輸出量,靜脈回流及其調控 232
休息及活動中之心輸出量的正常值 232
靜脈回流對心輸出量的調控-法蘭克
-史達林機制在心臟所扮演的角色 232
心輸出量是全身所有局部組織血流
調節之總和-組織代謝調節所有
局部血流 233
心臟能達到的心輸出量是有限的 234
在控制心輸出量上神經系統所扮演
的角色為何? 235
病理性地增高或降低心輸出量 236
總周邊阻力的降低引起心輸出量的
增高 236
低心輸出量 237
心輸出量調節的更多定量分析 237
用於定量分析的心輸出曲線 237
靜脈回流曲線 238
同時利用心輸出量與靜脈回流曲
線,分析心輸出量與右心房壓 241
測量心輸出量的方法 243
利用電磁式或超音波流量計測量心
臟的脈衝式血流輸出量 243
利用氧量菲克理論來測量心輸出量 244
用指示劑稀釋法測量心輸出量 244
21 運動時肌肉的血流與心輸出量;
冠狀動脈循環和缺血性心臟病 246
運動時骨骼肌的血流及其調控 246
流經肌肉的血流速率 246
骨骼肌的血流調控 247
運動時整體循環再調整 247
冠狀動脈循環 249
冠狀動脈血流供應的生理解剖 249
正常的冠狀動脈血流 249
冠狀動脈血流的控制 250
心肌代謝的特性 251
缺血性心臟病 252
急性冠狀阻塞的致死原因 253
急性心肌梗塞復原階段 254
心肌梗塞恢復後的心臟功能 255
冠狀疾病所引起的疼痛 255
冠狀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 256
22 心衰竭 258
心衰竭時循環系統的動力學 258
中度心衰竭的急性效應 258
心衰竭的慢性期-體液的聚積以補
償心輸出量的降低 259
急性心衰竭後發生各種變化總結-
補償性心衰竭 260
嚴重心衰竭的血液動力學-失償性
心衰竭 260
單側左心衰竭 262
低輸出量心衰竭-心因性休克 262
心衰竭病人的水腫 263
心臟的儲備量 264
以圖形定量法分析心衰竭 265
23 心臟瓣膜與心音;瓣膜性與先天
性心臟缺陷的動力學 269
心音 269
正常的心音 269
瓣膜的缺損 271
瓣膜性心臟病的異常循環動力學 272
主動脈瓣狹窄與逆流的循環動力學 272
僧帽瓣狹窄與僧帽瓣逆流的動力學 273
瓣膜性心臟病人運動時的循環動力學 273
先天性心臟缺損的異常循環動力學 274
開放性動脈導管-左向右分流 274
法洛氏四重畸形-右向左分流 275
先先性異常的原因 276
心臟手術時使用的體外循環 276
瓣膜性與先天性心臟病時心臟的肥大 276
24 循環性休克及其治療的生理學 278
休克的生理成因 278
心輸出量減少導致循環性休克 278
心輸出量未減少的循環性休克 278
動脈壓在循環性休克時有什麼樣的
變化 279
不論引起的原因為何,組織功能惡
化是循環性休克的末期徵兆 279
休克的時期 279
低血量導致的休克-出血性休克 279
出血量與心輸出量和動脈壓的關係 279
進行性與非進行性的出血性休克 280
不可逆之休克 284
血漿流失造成的低血量休克 284
外傷所引起的低血量休克 285
神經性休克-血管容量的增加 285
過敏性休克與組織胺休克 285
敗血性休克 286
治療休克的生理原則 286
替代療法 286
使用類交感神經刺激劑治療休克-
不一定有效 287
其它的治療 287
循環停止 287
腦部循環血液停止流動的效應 287
V
體液和腎臟
The Body Fluids and Kidneys
25 體液區間:細胞外液與細胞內
液;組織間液與水腫 291
穩定狀態時,體液攝取與排泄達到平衡 291
每日水分的攝取 291
每日水分的流失 291
體液區間 292
細胞內液區間 293
細胞外液區間 293
血量 293
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的組成分 293
血漿與組織間液的離子組成相似 293
細胞內液的重要成分 295
在不同的體液區間中測量液體的體積
-指示劑-稀釋原理 295
特定體液區間的體積測定 295
液體交換的調節以及細胞內液與細胞
外液間的滲透平衡 296
滲透作用與滲透壓的基本原理 296
維持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間的滲透平衡 298
異常狀態下,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的
體積與體積滲透莫耳濃度 299
添加鹽溶液至細胞外液的影響 299
為了營養目的給予葡萄糖與其他溶液 301
臨床上的液體體積調節異常:低血鈉
症與高血鈉症 301
低血鈉症的原因:過多水分或鈉的
流失 301
高血鈉症的原因:水分流失或鈉過多 302
水腫:組織中體液過多 302
細胞內水腫 302
細胞外水腫 302
細胞外水腫原因的摘要 303
正常情況下,防止水腫的安全因子 304
防止水腫的安全因子摘要 305
位於身體“潛在空間”的液體 305
26 尿液在腎臟的形成:I. 腎絲球過
濾、腎臟血流及其控制 307
腎臟在體內平衡的多重功能 307
腎臟的生理解剖 308
腎臟與泌尿道的一般組織結構 308
腎臟血流的供應 309
腎元為腎臟的功能單位 310
排尿 311
膀胱的生理解剖學與神經連結 311
尿液自腎臟經由輸尿管進入膀胱的運輸 312
膀胱的神經支配 312
尿液自腎臟經由輸尿管進入膀胱的運輸 312
膀胱的充滿與膀胱壁張力:膀胱內壓
測量圖 313
排尿反射 313
腦對排尿的促進或抑制作用 313
排尿的異常 313
由腎絲球過濾、腎小管再吸收以及腎
小管分泌形成尿液 314
不同物質的過濾、再吸收以及分泌 315
腎絲球過濾-尿液形成的第一步驟 316
腎絲球過濾液的組成分 316
腎絲球過濾液約為腎臟血漿流量
的20% 316
腎絲球微血管膜 316
腎絲球過濾率的決定因素 317
增加腎絲球微血管過濾係數而提
高GFR 318
增加鮑氏囊流體靜水壓而降低GFR 318
增加腎絲球微血管膠體滲透壓而降
低GFR 319
增加腎絲球微血管流體靜水壓而提
高GFR 319
腎臟血流量 320
腎血流量與氧消耗 320
腎血流量的決定因素 320
腎髓質直管內的血流量比腎皮質血
流量還低 321
腎絲球過濾作用與腎血流的生理性調控 321
交感神經系統活化而降低GFR 321
腎臟循環的激素與自泌素調控 322
GFR與腎血流的自體調節作用 323
GFR自體調節作用對於防止過度改
變腎臟排泄的重要性 323
腎小管腎絲球回饋作用在GFR自體
調節作用中的角色 323
腎血流與GFR的肌性自體調節作用 325
其他增加腎血流與GFR的因素:攝
取高蛋白質與增加血糖 325
27 尿液在腎臟的形成:II. 腎絲球過
濾液在腎小管的處理過程 327
腎小管的再吸收與分泌 327
腎小管的再吸收具有選擇性且數量大 327
腎小管的再吸收包括被動與主動機制 328
主動運輸 328
水經由滲透作用而被動再吸收主要
與鈉的再吸收連合 332
經由被動擴散再吸收氯、尿素以及
其他溶質 332
沿著腎元不同部位的再吸收與分泌 333
近曲小管的再吸收 333
溶質與水在亨利氏環的運輸 334
遠曲小管 336
後段遠曲小管與皮質集尿小管 336
髓質集尿管 337
歸納各種物質在不同腎小管區段中
的濃度 338
腎小管再吸收的調節 339
腎絲球腎小管平衡-腎小管增加再
吸收速率的能力以因應腎小管裝
載量的增加 339
腎小管周圍微血管與腎臟組織間液
的物理性力量 339
動脈壓對尿液輸出量的影響-壓力
利鈉作用與壓力利尿作用機制 341
腎小管再吸收的激素控制 342
交感神經系統活化而增加鈉的再吸收 343
利用清除率的方法量化腎臟功能 343
菊糖清除率可用於估算GFR 344
肌酸酐清除率與血漿肌酸酐濃度可
用於估算GFR 344
PAH清除率可用於估算腎血漿流量 345
由GFR除以腎血漿流量計算過濾比率 346
從腎臟清除率計算腎小管再吸收或
分泌速率 346
28 細胞外液滲透莫耳濃度與鈉濃度
的調節 348
腎臟藉由形成稀釋尿液而排出過多的
水分 348
抗利尿激素調控尿液的濃度 348
排泄稀釋尿液的腎臟機制 349
腎臟藉由排泄濃縮尿液而保留水分 350
必須的尿液體積 350
排泄濃縮尿液的必要條件 -高濃度
的ADH與高滲性的腎髓質 350
逆流機制產生高滲性腎髓質組織間隙 351
遠曲小管與集尿管在排泄濃縮尿液
的角色 352
尿素促成高滲性腎髓質組織間隙與
濃縮的尿液 353
直管的逆流交換機制維持腎髓質的
高滲透性 354
歸納尿液濃縮的機制與腎小管各區
段中體積滲透莫耳濃度的變化 355
量化腎臟尿液濃縮與稀釋:“游離水”
與滲透莫耳清除率 356
尿液濃縮能力的障礙失調 357
細胞外液體積滲透莫耳濃度與鈉濃度
的調控 358
由血漿鈉濃度評估血漿體積滲透莫
耳濃度 358
滲透壓接受器-ADH回饋系統 358
ADH在下視丘的視上核與室旁核合
成,以及ADH從腦下腺後葉釋放 359
降低動脈壓與∕或降低血量造成心
血管反射而刺激ADH釋放 360
心血管反射與體積滲透莫耳濃度對
刺激ADH分泌的量化重要性 360
其他刺激ADH分泌的因子 360
口渴在調控細胞外液體積滲透莫耳濃
度與鈉濃度的角色 361
中樞神經系統的口渴中樞 361
口渴的刺激因子 361
飲水的滲透莫耳刺激閾值 362
滲透壓接受器-ADH與口渴機制在
調控細胞外液體積滲透莫耳濃度
與鈉濃度的整合反應 362
血管收縮素II與醛固酮在調控細胞
外液體積滲透莫耳濃度與鈉濃度
的角色 362
調控細胞外液體積與鈉濃度的鹽分-
食慾機制 363
29 鉀、鈣、磷酸鹽以及鎂的腎臟調
節作用:腎臟調控血量與細胞外
液體積的機制整合 365
細胞外液中鉀排泄與鉀濃度的調節 365
體內鉀分佈的調節 366
腎臟中鉀排泄的總攬 367
後段遠曲小管與皮質集尿小管的主
細胞分泌鉀 367
歸納調節鉀分泌的因子:血漿中鉀
濃度、醛固酮、腎小管液體流速
以及氫離子濃度 368
腎臟對鈣排泄與細胞外鈣離子濃度的
調控 371
腎臟對鈣排泄的調控 372
腎臟對磷酸鹽排泄的調控 372
腎臟對鎂排泄與細胞外鎂離子濃度的
調控 373
腎臟調控細胞外液的機制整合 373
穩定狀態下,鈉排泄量精確地與攝
取量相配合 373
藉由改變腎絲球過濾率或腎小管鈉
再吸收速率調控鈉排泄
壓力利鈉作用與壓力利尿作用在維持
體內鈉與液體平衡的重要性 374
壓力利鈉作用及壓力利尿作用為調
節體液體積與動脈壓中腎臟-體
液回饋作用的重要因素 375
血量與細胞外液體積調節的精確性 376
細胞外液在組織間隙與血管系統間的
分佈 376
增加腎臟-體液回饋調控效能的神經
性與激素性因子 377
交感神經系統對腎臟排泄的調控:
動脈感壓接受器與低壓牽張接受
器反射 377
血管收縮素II在調控腎臟排泄的角色 377
醛固酮在調控腎臟排泄的角色 378
ADH在調控腎臟水排泄的角色 379
心房利鈉胜H在調控腎臟排泄的角色 379
鈉攝取量改變的整體反應 380
造成血量與細胞外液體積大量增
加的情況 380
心臟疾病所造成的血量與細胞外液
體積的增加 380
增加循環系統容量造成血量的增加 380
造成細胞外液體積大量增加,但仍具
有正常血量的情況 381
腎病症候群-血漿蛋白流失於尿液
以及腎臟滯留鈉 381
肝硬化-肝臟合成血漿蛋白減少以
及腎臟滯留鈉 381
30 酸-鹼平衡的調節 383
氫離子濃度被精確地調控 383
酸及鹼-定義與意義 383
防止氫離子濃度發生變化的系統:緩
衝系統、肺臟及腎臟 384
體液氫離子的緩衝作用 385
重碳酸鹽緩衝系統 385
重碳酸鹽緩衝系統的計量動力學 385
磷酸鹽緩衝系統 387
蛋白質:細胞內重要的緩衝物 387
呼吸調節酸鹼平衡 388
肺臟呼出的二氧化碳平衡代謝產生
的二氧化碳 388
增加肺泡通氣量可降低細胞外液氫
離子濃度並提高pH值 389
氫離子濃度上升刺激肺泡通氣量 389
腎臟對酸鹼平衡的調控 390
腎小管對氫離子的分泌與重碳酸根離
子的再吸收 390
腎小管前段藉次級主動運輸分泌氫
離子 391
過濾的重碳酸根離子與腎小管中的
氫離子反應後被再吸收 391
遠曲小管後段與集尿管間質細胞對
氫離子的初級主動分泌 392
大量氫離子與磷酸鹽及氨緩衝物在腎
小管內的結合-產生“新”的重碳
酸根離子機制 392
磷酸鹽緩衝系統攜帶過剩的氫離子
進入尿液並產生新的重碳酸鹽 393
氨緩衝系統排除過剩氫離子並產生
新的重碳酸鹽 393
腎臟酸鹼排泄的計量 394
腎小管對氫離子分泌的調節 395
酸中毒時腎臟的修正功能-增加氫離
子排泄速率並添加重碳酸根離子到
細胞外液 396
酸中毒降低腎小管液體中重碳酸根
∕氫離子的比率 396
鹼中毒時腎臟的修正功能-減少腎小
管分泌氫離子並增加重碳酸根離子 396
鹼中毒增加腎小管液體中重碳酸根
∕氫離子的比率 396
臨床造成酸鹼失衡的因素 397
呼吸性酸中毒起因於通氣量減少與
二氧化碳分壓增加 397
呼吸性鹼中毒由通氣量增加與二氧
化碳分壓降低引起 397
細胞外液中重碳酸鹽濃度降低造成
代謝性酸中毒 397
酸中毒與鹼中毒的治療方式 398
酸鹼失衡疾病的臨床測量與分析 398
複雜的酸鹼失衡與診斷用酸鹼圖表 399
利用陰離子間隙診斷酸鹼失衡 400
31 腎臟疾病與利尿劑 402
利尿劑及其作用機制 402
滲透性利尿劑藉由增加腎小管液體
的滲透壓而降低水的再吸收 402
“環”利尿劑會降低亨利氏環粗升枝
中的主動鈉-氯-鉀再吸收 403
Thiazide利尿劑會抑制前段遠曲小管
的鈉-氯再吸收 404
碳酸酐抑制劑會阻斷近曲小管的
鈉-重碳酸鹽再吸收 404
醛固酮的競爭性抑制劑會降低皮質集
尿小管對鈉的再吸收與鉀的分泌 404
阻斷集尿小管鈉通道的利尿劑會降
低鈉的再吸收 404
腎臟疾病 404
急性腎衰竭 404
減少腎血流造成腎前急性腎衰竭 405
腎臟內部異常造成腎內急性腎衰竭 405
下泌尿道異常造成的腎後急性腎衰竭 406
急性腎衰竭的生理影響 406
慢性腎衰竭:不可逆地減少功能性腎
元的數量 406
慢性腎衰竭的惡性循環導致末期腎
臟疾病 407
腎血管的損傷可作為慢性腎衰竭的
原因 408
腎絲球的損傷可作為慢性腎衰竭的
原因-腎絲球腎炎 408
腎臟組織間隙的損傷可作為慢性腎
衰竭的原因-腎盂腎炎 409
腎病症候群-因腎絲球通透性增加
而導致蛋白質排泄於尿液中 409
腎元在慢性腎衰竭的功能 409
腎衰竭對體液的影響-尿毒症 411
高血壓與腎臟疾病 412
特殊的腎小管疾病 413
藉由人工腎臟進行腎衰竭的透析治療 414
VI
血球、免疫和血液凝固
Blood Cells, Immunity, and Blood Clotting
32 紅血球、貧血與紅血球增多症 419
紅血球 419
紅血球的製造 420
血紅素的形成 424
鐵的代謝 425
紅血球細胞的破壞及生命期 426
貧血 427
貧血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427
紅血球增多症 427
紅血球增多症對循環系統功能的影響 428
33 人體對抗感染的防禦系統:
I. 白血球、顆粒球、單核球-
巨噬細胞系統及發炎 429
白血球 429
白血球的一般特性 429
白血球的發生 430
白血球的壽命 431
嗜中性球及巨噬細胞的對抗感染之防
禦感染 431
吞噬作用 431
單核球-巨噬細胞系統(網狀內皮系統) 432
發炎:嗜中性球與巨噬細胞所扮演的
角色 434
發炎 434
巨噬細胞及嗜中性球於發炎時的反應 434
嗜酸性球 436
嗜鹼性球 436
白血球缺乏症 436
白血病 437
白血病對個體的影響 437
34 人體對抗感染的防禦系統:
II. 免疫與過敏 439
先天免疫 439
後天免疫 439
後天免疫的基本型態 440
兩種後天免疫的形態皆由抗原引發 440
淋巴球主負責後天免疫反應 440
T與B淋巴球的預先加工作用 440
T淋巴球及B淋巴球抗體針對抗原的
高度專一性反應-淋巴球群的角色 442
各種淋巴球群的來源 442
B淋巴球系統的特殊貢獻-體液性免
疫及抗體 443
T淋巴球系統的特殊貢獻-致活性T
細胞及細胞調節性免疫 446
多種T淋巴球及其不同的功能 446
後天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的耐受性
-胸腺與骨髓的預先加工所扮演
的角色 448
注射抗原所引起免疫反應 448
被動免疫 449
過敏與過度敏感 449
活化T細胞引發的過敏反應-遲發
性過敏 449
發生在具有過多IgE抗體的“過敏
體質”者的過敏反應 449
35 血型、輸血、組織及器官移植 451
抗原性導致血液的免疫反應 451
O-A-B血型 451
A抗原與B抗原-凝集素原 451
凝集素 452
輸血反應所造成的凝集過程 452
血型之決定 453
Rh血型 453
RH免疫反應 453
由於血型不合引起的輸血反應 454
組織及器官的移植 455
試圖克服移植組織發生免疫反應 455
36 止血與血液凝固 457
止血的事件 457
血管收縮 457
血小板栓塞的形成 457
破裂血管的凝血作用 458
血凝塊的纖維組織化或溶解 459
血液凝固的機制 459
凝血原轉化成凝血 459
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血塊
的形成 460
血塊形成的惡性循環 460
血液凝固作用的引發:凝血原活
化劑之形成 461
正常血管系統凝血作用的預防-
血管內的抗凝血劑 463
血塊的溶解-胞漿素 464
造成人體過度出血的各種情況 464
因維生素K不足而引發的凝血原、
因子VII、因子IX及因子X的減少 464
血友病 465
血小板缺乏症 465
人體血栓栓塞的情形 465
股靜脈血栓及大量肺臟栓塞 466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466
抗凝血劑的臨床應用 466
做為靜脈注射抗凝血劑的肝素 466
以香豆素做為抗凝血劑 466
避免體外凝血的方法 466
血液凝固檢驗法 467
出血時間 467
凝血時間 467
凝血原時間 467
VII
呼吸
Respiration
37 肺通氣 471
肺通氣的機制 471
導致肺擴張及收縮的肌肉 471
肺的空氣進出及影響空氣進出的壓力 472
胸廓對於肺擴張能力的影響 474
肺容積與肺容量 475
肺容積變化的紀錄-肺量計測定 475
肺容量 475
研究肺功能所使用的縮寫與代號 476
功能性肺餘容量、肺餘容積、以及
肺總容量的測定-氦氣稀釋法 476
每分鐘呼吸容積 = 呼吸頻率×潮氣容積 477
肺泡的通氣 477
「死腔」及其在肺泡通氣時的作用 477
肺泡通氣的速率 478
呼吸道的功能 478
氣管、支氣管與細支氣管 478
鼻之正常呼吸功能 480
發聲 481
38 肺循環、肺水腫與肋膜液 483
肺循環系統的生理解剖 483
肺循環系統中的壓力 483
肺的血液容積 484
肺的血流狀態與其分布 485
靜水壓力梯度對局部肺血流的影響 485
第1、第2和第3型區域的肺血流 485
劇烈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對肺血
流與肺動脈壓的影響 486
左心衰竭引起左心房壓升高時肺循
環的功能 487
肺微血管動力學 487
肺微血管的液體交換與肺間質液動
力學 487
肺水腫 488
肋膜腔內的液體 489
39 氣體交換的物理原理;氧與二氧
化碳透過呼吸膜的擴散作用 491
氣體擴散與氣體分壓的物理學 491
氣體擴散的分子基礎 491
混合氣體中的氣體壓力-個別氣體
的「分壓」 491
溶於水及組織中的氣體壓力 492
水的蒸氣壓 492
氣體經由液體的擴散-壓力差造成
的淨擴散 493
肺泡內氣體的組成-與大氣壓的相關性 493
大氣氣體更新肺泡內空氣的速率 494
肺泡內氧的濃度與分壓 494
肺泡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與分壓 495
呼出的空氣 495
經由呼吸膜的氣體擴散 496
影響氣體通過呼吸膜的擴散速率之
因素 498
呼吸膜的擴散容量 498
通氣-灌流量比對肺泡氣體濃度的影響 499
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與通氣-灌
流量比的圖形 500
「生理分流」的觀念(當 .VA/ .Q低於
正常值) 500
「生理性死腔」的概念(當 .VA/ .Q大
於正常值) 500
異常的通氣-灌流量比 501
40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與組織液中
的運送 502
氧的運送:從肺到全身組織 502
氧的擴散:從肺泡到肺微血管 502
在動脈血液中氧的運送 503
氧的擴散:從周邊微血管到組織液 503
氧的擴散:從周邊微血管到組織細胞 504
二氧化碳的擴散:從周邊組織細胞到
微血管,以及從肺微血管到肺泡 504
血紅素在氧運送上的角色 505
氧與血紅素的可逆性結合 505
血紅素對於組織氧分壓的「緩衝」
能力 507
使氧-血紅素解離曲線移動的因素:
對於氧運送上的重要性
細胞利用氧的代謝 508
氧在溶解狀態下的運送 509
血紅素與一氧化碳的結合-氧的取代 509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送 510
二氧化碳運送的化學形式 510
二氧化碳解離曲線 511
當氧與血紅素鍵結時導致二氧化碳
的釋出(哈丹效應),以增加二氧
化碳的運送量 511
二氧化碳運送時,血液酸度的變化 512
呼吸交換比 512
41 呼吸的調節 514
呼吸中樞 514
背側呼吸神經元群-吸氣與呼吸節
律的控制 514
呼吸調節頻率中樞:限制吸氣時間
與增加呼吸速率 515
腹側呼吸神經元群-對於吸氣與呼
氣的功能 515
肺膨脹訊號對吸氣作用的限制-
Hering-Breuer充氣反射 515
呼吸中樞活動的全面控制 516
呼吸的化學控制 516
二氧化碳與氫離子直接對於呼吸中
樞活動的化學控制 516
調控呼吸動作的周邊化學接受器系統
-氧在呼吸控制中的角色 518
Pco2、pH、與Po2對於肺泡通氣的
綜合作用 519
運動時的呼吸調控 520
其他影響呼吸的因素 521
週期性呼吸 522
睡眠中呼吸暫停 522
42 呼吸機能不足—病理生理學、診
斷、氧療法 524
可用以作為研究呼吸異常的方法 524
血中氣體和pH值的研究 524
最大呼氣氣流量的測量 525
用力呼氣肺活量與用力呼氣容積 526
特殊肺部異常的生理特質 526
慢性肺氣腫 526
肺炎 527
肺膨脹不全 528
氣喘 529
肺結核 530
缺氧與氧療法 530
各種缺氧型態的氧療法 530
發紺 531
高碳酸血症 531
呼吸困難 532
人工呼吸 532
VIII
航空、太空及深海潛水生理學
Aviation, Space, and Deep-Sea Diving Physiology
43 航空、高海拔及太空生理學 537
低氧壓對於身體的影響 537
不同海拔高度的肺泡氧分壓 537
不同海拔高度時呼吸純氧對於肺泡
Po2的影響 538
缺氧的急性影響 539
低氧分壓的適應 539
高山原住民的自然適應 540
在高海拔地區工作能力的降低以及
環境適應的正面作用 540
急性高山症與高山肺水腫 540
慢性高山症 541
航空與太空生理學上,加速度力對於
身體的影響 541
離心加速度力 541
線性加速度力對身體的影響 542
密閉太空艙中的“人造氣候” 543
太空中的無重量狀態 543
44 深海潛水及其他高壓狀況的生
理學 545
各種氣體在高分壓時對身體的影響 545
高壓氮時的氮氣麻醉 545
高壓氧中毒 546
深海下的二氧化碳中毒 547
潛水人員暴露於高壓後的減壓 547
水肺潛水(自攜式水底呼吸裝備) 549
有關潛水艇的特殊生理問題 550
高壓氧治療 550
UNIT IX
神經系統:
A. 一般原則與感覺生理學
The Nervous System:
A. General Principles and Sensory Physiology
45 神經系統的結構;突觸的基本功
能;“神經傳導物質” 555
神經系統的基本設計 555
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基本功能單位 555
神經系統感覺部分-感覺接受器 555
神經系統運動部分-執行器官 556
訊息處理-神經系統的“整合”功能 556
訊息的儲存-記憶 557
中樞神經功能的主要層級 557
脊髓階層 558
低等腦或皮質下階層 558
高等腦或皮質階層 558
神經系統與電腦的比較 558
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 559
突觸的種類-化學性與電性 559
突觸的生理解剖結構 559
具突觸傳導物質功能的化學物質 562
神經元被興奮時的電性變化 564
神經元被抑制時的電性變化 566
在興奮神經中樹突的特殊功能 568
神經的興奮狀態與激發速度間的關係 569
突觸傳導的一些特殊性質 570
46 感覺受體:訊號處理的神經迴路 572
感覺受體的種類及其所偵測之感覺刺激 572
感覺受體具鑑別性的敏感度 572
感覺刺激轉化為神經脈衝 573
神經末梢的局部電流-感覺受體電位 573
感覺受體的適應性 575
傳遞不同訊號的神經纖維及其生理分類 576
不同強度的訊號在神經路徑中的傳導-
空間與時間的加總 577
神經元庫中訊號的傳導與處理 578
神經元庫間的訊號傳達 579
神經元庫中訊號的延續-興奮後電位 581
神經迴路的穩定性與不穩定性 583
抑制性神經迴路為穩定神經系統功
能的機制 583
突觸疲乏為穩定神經系統的方法 583
47 體感覺:I. 一般結構、觸覺與姿
勢感覺 585
體感覺的分類 585
觸覺的偵測和傳遞 585
振動的偵測 587
輕觸感和發癢 587
體感覺訊號傳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路徑 587
背柱內丘系統 588
前外側系統 588
背柱內丘系統的傳導 588
解剖學上的背柱內丘系統 588
體感覺皮質 589
體感覺聯合區 592
背柱內丘系統中訊息傳遞與分析
的所有特性 592
感覺刺激強度的解析 593
刺激強度的判斷 594
姿勢感覺 594
前外側路徑中低精準感覺訊號的傳遞 595
解剖學上的前外側路徑 595
一些體感覺功能的特殊觀點 596
視丘在體感覺的功能 596
感覺敏感度的皮質控制-“離皮質”
訊號 596
感覺的體節段區域-皮節 597
48 體感覺:II. 痛覺、頭痛與溫度
感覺 598
痛覺的種類與特性-快速與慢速痛覺 598
痛覺受體與刺激 598
組織損傷的速率是一種對痛覺的刺激 599
痛覺訊號傳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雙重路徑 600
脊髓與腦幹的雙痛覺路徑-新脊髓
視丘路徑與舊脊髓視丘路徑 600
腦與脊髓的疼痛抑制系統(止痛) 602
大腦的鴉片系統-腦內啡與腦啡H 602
藉由刺激觸覺訊息來抑制痛覺傳遞 603
藉由電刺激處理痛覺 603
痛覺轉移 603
內臟痛覺 603
內臟痛覺的真正原因 604
內臟疾病導致的腔壁痛 604
內臟痛覺的定位-內臟和腔壁痛覺
傳遞路徑 604
臨床上一些異常的痛覺與其他體感覺 605
痛覺過敏 605
帶狀疹 605
三叉神經痛 605
布朗-西跨症狀 606
頭痛 606
頭痛的顱內起源 606
顱外型頭痛 607
溫度感覺 607
溫度受體與其興奮 607
溫度訊號在神經系統中的傳遞 609
X
神經系統:B. 特殊感覺
The Nervous System:B. The Special Senses
49 眼睛:I. 視覺之光學原理 613
光學的物理原則 613
光的折射 613
水晶體的折射原則 613
透鏡的焦距 615
凸透鏡影像的形成 616
透鏡折射力的測量-屈光度 616
眼睛的光學性質 617
眼睛如同照相機 617
調焦的機制 617
瞳孔直徑 618
折射的失誤 619
視覺的敏銳度 621
“深度感覺”-辨別物體與眼睛的距離 621
檢目儀 622
眼睛的液體系統-眼球內液 622
睫狀體製造水漾液 623
水漾液從眼睛的流出 623
眼球內壓 623
50 眼睛:II. 視網膜的接受器及神
經功能 626
視網膜構成元素的解剖及功能 626
視覺的光化學 628
視紫質-視黃醛的視覺循環及桿狀
細胞的興奮 629
視網膜敏感性的自動調節-亮適應
與暗適應 631
顏色視覺 632
顏色視覺的三色理論 632
色盲 633
視網膜的神經功能 633
視網膜的神經迴路 633
神經節細胞及視神經纖維 636
神經節細胞的興奮 637
51 眼睛:III. 視覺的中樞神經生理 640
視覺路徑 640
視丘內背外膝狀核的功能 640
視皮質的組織及功能 641
初級視覺皮質的分層結構 642
視覺訊息分析的兩條主要路徑-
(1) 快速“位置”及“移動”路徑;
(2) 精確顏色路徑 643
在視覺影像分析期間刺激的神經模式 643
顏色的偵測 644
初級視覺皮質的移除 644
視野-視野測定 644
眼球運動及其調控 645
眼球的凝視運動 645
兩眼視覺影像的“融合” 647
調視及瞳孔的自主神經控制 648
調視的控制(眼睛的聚焦) 649
瞳孔直徑的調控 649
52 聽覺 651
鼓膜和聽骨系統 651
從鼓膜到耳蝸聲音的傳導 651
骨骼的聲音傳導 652
耳蝸 652
耳蝸的功能性解剖 652
耳蝸內音波的傳導-“行進波” 654
柯蒂氏器的功能 655
聲音頻率的測定-“位置”原則
音量的測定 656
中樞的聽覺機制 657
聽覺神經路徑 657
大腦皮質在聽覺上的功能 658
聲音來源方向的辨別 660
來自中樞神經系統至低階聽覺中樞
的離心訊號 660
聽覺異常 660
耳聾的類型 660
53 化學性的感覺-味覺及嗅覺 663
味覺 663
基本味覺 663
味蕾及其功能 664
味覺訊號傳入中樞神經系統 665
味覺的嗜好與進食的控制 666
嗅覺 667
嗅膜 667
對嗅細胞的刺激作用 667
嗅覺訊號傳入中樞神經系統 668
XI
神經系統:
C. 運動與整合神經生理學
The Nervous System:
C. Motor and Integrative Neurophysiology
54 脊髓神經的運動功能;脊髓反射 673
脊髓對於運動功能的組織架構 673
肌肉感覺接受體—肌梭與高基式肌腱
器—及其在肌肉控制上的角色 675
肌梭中感受體的功能 675
肌肉牽引性反射 677
肌梭在隨意運動中的角色 678
牽引性反射的臨床應用 678
高基式肌腱反射 679
肌梭與高基式肌腱器對於與來自上
游腦部的聯合運動控制功能 680
屈肌反射與退縮反射 680
對側伸肌反射 681
交互抑制以及交互支配 681
姿態與局部運動的反射 682
脊髓的姿態與局部運動反射 682
搔抓反射 683
引起肌肉痙攣的脊髓反射 683
脊髓中的自主反射 683
脊髓橫切與脊髓休克 684
55 大腦皮質與腦幹對運動功能的
控制 685
運動皮質與皮質脊髓神經路徑 685
初級運動皮質 685
前運動區 686
補助運動區 686
一些在人類運動皮質發現的特殊運
動控制區 686
從運動皮質到肌肉的訊號傳遞 687
運動皮質的傳入纖維路徑 688
紅核作為大腦皮質傳遞訊息到脊髓
的替代路徑 688
「椎體外」神經系統 689
初級運動皮質與紅核對脊髓運動控
制區的興奮作用 689
腦幹在控制運動功能上的角色 691
支持身體對抗重力的作用- 網狀與
前庭神經核的角色 691
前庭感覺與平衡的維持 692
前庭器 692
橢圓囊與球狀囊在維持靜態平衡上
的功能 694
半規管對於頭部轉動的偵測 695
穩定眼球的前庭機制 696
與平衡有關的其他因素 696
腦幹神經核對於控制潛意識與定型性
動作的功能 697
56 小腦與基底核對於控制整體運動
的作用 698
小腦及其運動功能 698
小腦在解剖學上的功能區 699
小腦的神經元迴路 700
小腦在整體運動控制的功能 704
臨床上小腦的異常狀況 706
基底核—其運動功能 707
基底核在運動執行型態上的功能 —
外殼核迴路 708
基底核對序列運動型態的認知控制
— 尾核迴路 709
基底核對改變運動的時機與強度的
控制功能 709
基底核系統中特殊神經傳導物質的
功能 710
基底核受損時的臨床症狀 711
運動控制系統總論 712
脊髓層次 712
後腦層次 712
運動皮質層次 712
是什麼讓我們產生動作? 712
57 大腦皮質、腦的智能、學習與記憶 714
大腦皮質的生理解剖 714
特定皮質區域的功能 715
聯合區 716
後上顳葉的廣泛詮釋功能-
“Wernick氏區”(一般詮釋區) 718
枕顳皮質在非優勢半球的功能 719
前額葉聯合區的較高層智力功能 719
大腦的溝通功能-語言的接收與傳達 720
胼胝體和前聯合區將思想、記憶、訓
練和其他訊息轉移到對側大腦半球
的功能 722
思考、意識和記憶 723
記憶-突觸促進與突觸抑制作用 723
短期記憶 724
中長期記憶 724
長期記憶 725
記憶的鞏固 725
58 腦的行為與動機機轉—邊緣系統
及下視丘 728
大腦的活化-驅動系統 728
腦幹持續的興奮性訊號對大腦活性
的控制 728
腦部活性的神經激素控制 730
邊緣系統 731
邊緣系統的功能性解剖及下視丘 731
下視丘-邊緣系統的主要控制樞紐 732
下視丘對生長與內分泌的控制功能 733
下視丘和相關邊緣構造的行為功能 734
邊緣系統的“獎勵”與“懲罰”功能 735
獎賞和懲罰對行為的重要性 736
邊緣系統其他部位的特殊功能 736
海馬迴的功能 736
杏仁核的功能 737
邊緣皮質的功能 738
59 腦部的活動狀態—睡眠、腦波、
癲癇、精神疾病 739
睡眠 739
慢波睡眠 739
快速動眼睡眠(似是而非的睡眠,
不同步的睡眠) 740
睡眠的基本理論 740
睡眠的生理效應 741
腦波 741
腦波的起源 742
不同程度的大腦活動對腦電圖頻率
之影響 743
不同階段的清醒和睡眠在腦電圖上
的變化 743
癲癇 743
大發作癲癇 743
小發作癲癇 744
局部性癲癇 744
精神病行為及癡呆-特定的神經傳導
物質系統的角色 745
憂鬱症與躁鬱症-正腎上腺素和血
清素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的降低 745
精神分裂症-部分多巴胺系統功能
可能過度 745
阿茲海默氏症-類澱粉斑塊與記憶
力減退 746
60 自主神經系統及腎上腺髓質 748
自主神經系統的一般組成 748
交感神經的生理解剖結構 748
節前與節後交感神經元 748
副交感神經的生理解剖結構 750
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功能的基本特性 750
膽素性與腎上腺性纖維-乙醯膽鹼
或正腎上腺素之分泌 750
作用器官的受器 752
交感與副交感刺激的興奮與抑制作用 753
交感與副交感刺激對特定器官的作用 753
腎上腺髓質的功能 755
刺激速率與交感及副交感作用程度
的關聯性 756
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基礎活性” 756
交感及副交感器官在去神經後所造
成的去神經後之過敏感性 756
自主反射 757
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刺激單獨器
官的例子及集體刺激的例子 757
交感神經系統的“警示”或“壓力”
反應 758
延腦、橋腦和中腦對自主神經系統
的控制 758
自主神經系統的藥理學 759
作用於腎上腺性作用器官的藥-類
交感神經作用的藥 759
作用於乙醯膽鹼性作用器官的藥 759
刺激或阻斷交感與副交感節後神經
元的藥物 759
61 大腦血流、腦脊髓液與腦部代謝 761
大腦血流 761
正常的腦血流速率 761
大腦血流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