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861261435 / 9789861261430
作者/出版社
*羅鈞令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4/1
頁數:221 裝訂:平裝 開數:25K 印刷:黑白
簡介:
日常職能活動的意義包含了許多與每日職能經驗相關的理論性概念,交織在所有篇章中。取自作者對職能活動的現象學研究、她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文獻裡說明的許多引述及故事都充足地貫串在全書之中。本書除了是職能、護理等相關領域人士不可或缺之外,也值得一般大眾來閱讀。
序言:
如果你將這些碎石當做我的過去
在當中搜尋些你能夠賣的殘片
要知道我許久以前就走了
已深深潛入那事物的中心
如果你認為你能夠捉到我,再想想吧:
我的故事不只流往一個方向
像一個三角洲源自河床
而其五隻手指向外開展著
Adrienne Rich,《三角洲》(Delta), 19891
這是一本關於意義 (meaning) 與每日職能活動 (everyday occupation) 的書。雖然這樣的一個主題似乎有些簡單而直接了當,而意義與日常職能活動似乎像是不辨自明的概念,但是更靠近察看的話,很快就會明白意義與職能活動是多面向的現象,值得審慎及情境化的探討。它們代表著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而言是最為重要的存有維度 (dimensions of being)。因為若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沒有這些平凡且熟悉的職能活動,並且若這些職能活動對我們沒有個人的重要性的話,那麼我們是誰,而生活的目的又是什麼呢?任何生活品質的外貌有可能在一個一無所有且毫無意義的世界裡顯現嗎?
意義與每日職能活動就是生活的本質。本書旨在說明意義在每日職能活動裡的維度,包括在職能活動裡所發現的意義之來源,以及職能活動對我們生活的意義之貢獻。這是一本關於每日職能活動之經驗 (occupation as experience),而非職能活動這個事項 (task) 的書。將職能活動視為經驗是指我們透過感官覺知到、生活過、經驗過的職能活動。
在前面完整引述的詩作中,Adrienne Rich使用了一條河流的三角洲 (delta) 的隱喻來讓她生命中的意義發聲。三角洲永遠在改變與加深;它是這條河在整個路程中蒐集來的碎石的聚集地;它流向許多不同的方向,而它的本體既難懂又難捉摸。三角洲是這條河從源頭流向大海的過程中所投入的所有「工作」的成果。就像這條河本身,三角洲不斷地流著,寬闊地張開它的手指,持續不斷地尋求新的存有與影響的範疇。
意義與日常職能活動在我們自己的生活裡就像Adrienne Rich詩中的河流三角洲一般。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所做的以及那些所做 (doings) 所創造出的意義,是在生命之流中緊緊地糾結在一起,永遠在改變也永遠在加深,然而,同時,也在建造我們的所是 (being)、我們的自我 (self)、以及我們所將成為 (becoming) 的三角洲。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只流向一個方向」的故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去的「碎石」;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繼續地「前進」。從一個職能活動的觀點來看,我們生活中的日常職能活動與那些職能活動的意義,是生命之流的步調及方向之最主要的貢獻者。日常職能活動可以被視為推動我們每個人在終生旅程中向前進的主要潮流。這種職能活動處於生命的中心地位的觀點反映在許多職能活動的理論中,例如,Wilcock (1993) 闡述的人類對職能活動的需求理論,和Zemke與Clark (1996a) 對人類的職能本質之概念化。
用職能活動來定義我們的生活並非單純意指用我們所做的來定義我們的生活。除了做的面向外,職能活動提供了我們創造力與文化表達的經驗。進而,透過投入在職能活動裡,我們經驗到與我們的社會世界中的他人有意義的聯繫。職能活動可以滋養並釋放我們自己靈性的面向,使我們能夠在我們的生活裡經驗到熱情、崇敬,以及一種啟蒙的感受。並且在職能活動裡,我們在我們所生活的空間及地方裡創造意義與重要性。我們將會在本書的各章裡探索這些每日職能活動的面向。
在整本書中,我會逐字引述許多職能治療師的話來說明與舉例所呈現及討論的概念。這些引述多半是取自Virginia Dickie和我為研究做職能治療的經驗而與全國各地的治療師所進行的現象學的訪談 (Hasselkus & Dickie, 1994)。我也引述了其他健康專業與參與我其他研究之家庭照顧者的話。這些引述的少數細節有時會為了確保研究參與者的匿名性而有所改變,並且所有的名字都是假名。最後,我在大部分的篇章中,假使不是全部,納入了我自己的每日職能活動經驗。
自從我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寫作了 ?*?@詩、故事、日記詞條、信,再後來就是短文、研究報告、主編的話、期刊 ?*?@但這是我頭一遭寫了一本書。這個經驗是很迷人的。每當我預備要寫每一章時,然後下一章、再下一章,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驚訝於寫作中強烈的「發現」的成分。我在每一章開始時都會從我已蒐集來的一定數量的文獻與想法開始,提供基本的架構。但每次、每次,當我將自己越來越沈浸在每個主題中時,嶄新而未預期的想法與彙集事情的方式就會顯現出來。舉例來說,在有關創造力的那一章,我原本聚焦在於患病能夠引出創造力(由許多藝術家的創造力是首次出現在大病之中所呈現),但是發現我自己很快地認知到在人們生活中的創造過程是一個潛在的治療力量;我這兒指的並非由創造力所產生的「成品」,而是指創造力的經驗本身。我發現這個想法值得注意的是,身為職能治療師,我們能夠培養個案去經驗創造力的能力,藉由有目的地製造一些機會,讓他∕她將創造力表達在治療過程中,藉此我們能夠促進治癒及健康。個案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創造性參與能夠促進其滿意感與安適感的想法對我來說完全是新的。這個想法與以個案為中心的實務工作的概念十分相符。並且,在所有健康照顧專業裡,職能治療當然是最富有這種創造的機會的泉源。
每一章都帶給我相似的驚喜。在她的書寫作生涯 (The Writing Life) 中,Annie Dillard捕捉了這個寫作的發現成分,並這樣形容:「當你寫作時,你展開來一列的字。這列字是礦工的十字鎬、木工的半圓鑿、外科醫生的探針。你使用它,它便開出一條你跟著走的小徑。很快地你會發現自己深入到了新的疆域。那是個死胡同,抑或你已找到了真實的主題?你明天,或是明年的這個時候將會知道」(Dillard, 1989, 頁3)。逐漸地,當我越來越深入此書時,我發現自己察覺到並且興奮於寫作的發現面向;當我開始每一章時就知道「新的疆域」正沈默地且耐心地等待著我去揭露。
那麼讀者的經驗又是如何呢?Dillard問道:「我們為何閱讀,如果不是希望作者將會把我們的日子擴大並且將之變得戲劇化,將會照明並激勵我們的智慧、勇氣、及充滿意義的可能性,並且將會把最深奧的秘密印在我們的心智上,好讓我們能夠再次感受其壯麗和強大?」(頁72-73)。天哪!對於寫成的作品竟有這樣宏偉的期待!但是在如此高的目標精神上,我要求你,身為讀者,用安靜的思量去接近本書。以Dillard的話來說,「讀者的耳朵必須從喧嚷的生活中調整下來傾聽文字中那細微的、想像的聲音。一位平凡的讀者拾起一本書尚不能聽見什麼;大約需要半個小時才能找到作品的調幅、它的高低起伏、它的響亮與輕柔」(頁17)。閱讀需要時間、想像力、與反省;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實現對生命最深奧的秘密之意義化與新的瞭解。
所以我邀請你,現在,跳入正等待著你的河流 ?*?@越來越深入「事物的中心」,進入你的與我的生活的意義及每日職能活動。
1 "Delta", from Time's Power: Poems 1985-1988 by Adrienne Rich. Copyright 1989 by Adrienne Rich.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and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目錄:
■第1章 意義:生活的基本要素1
個人的與社會的意義 (Personal and Social Meanings)4
生活中的意義與表現 (Meaning and Performance in Life)7
看的面向 (Aspects of Seeing)9
我們如何「知道」意義 (How Do We "Know" Meaning)?12
門戶開放政策 (The Open Door Policy)17
■第2章 日常職能活動裡的意義19
快樂是… (Happiness Is…)21
職能活動與所是 (Occupation and Being)25
職能活動與所成為 (Occupation and Becoming)30
■第3章 空間與地方:職能活動中意義的來源37
我們生活中的空間和地方 (Space and Place in Our Lives)39
無地方感 (Placelessness)43
「一個叫做家的地方」("A Place to Call Home")44
在機構就像在家裡一樣 (At Home in an Institution)49
特別的地方 (Special Places)51
在空間和地方中的健康與安適
(Health and Well-Being Within Space and Place)56
■第4章 文化與職能活動:相似與相異的經驗61
文化中的相似與相異 (Culture as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62
培育我們生命中的相似 (Cultivating the Similar in Our Lives)67
培育我們生命中的相異 (Cultivating Difference in Our Lives) 72
架構相似性:例行常規、習慣與儀式
(Structuring the Similarities: Routines, Habits, and Rituals)73
失能是一種相異 (Disability as Difference)80
■第5章 職能活動:安適與發展的來源87
安適的基本要素 (The Essence of Well-Being)89
職能活動與人類發展 (Occup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97
職能活動至終了 (Occupation to the End)104
■第6章 失能與職能活動105
失能的各種面貌 (The Faces of Disability)107
職能活動作為失能的經驗 (Occupation as Disability Experience)112
失能是一種職能經驗 (Disability as an Occupational Experience)117
作為那座橋 (Being the Bridge)122
■第7章 職能活動是有意義的聯繫125
建立關係的能力 (Capacity for Relatedness)127
關係與安適 (Relation and Well-Being)130
獨處與關係之平衡 (A Balance of Solitude and Relation)133
職能治療與聯繫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Connectedness)135
關係的職能形式 (Occupational Forms of Relation)141
結語 (Conclusion)147
■第8章 職能活動是靈性的一種來源149
所謂靈性 (This Thing Called Spirituality)150
靈性的「健康」 (Spiritual "Health")152
靈性與職能活動:相配的伙伴?
(Spirituality and Occupation: Compatible Partners?)155
靈性與每日職能活動 (Spirituality and Everyday Occupation)159
靈性與職能治療 (Spiritualit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163
靈性是內在的空間 (Spirituality as the Space Within)167
■第9章 職能活動中的創造力:意義的來源之一169
起初… (Beginnings…) 171
創造力與健康 (Creativity and Health)181
致那耀眼的舞者 (To the Dancing Star)192
■第10章 結語193
■參考文獻199
■索引215